導航:首頁 > 國產電影 > 新世紀初香港電影

新世紀初香港電影

發布時間:2024-04-21 21:23:04

『壹』 求n部香港動作片的名字

漫談港片黑幫歷史

黑幫電影的前身是「強盜片」,以重大搶劫案件和強盜生活為題材,被認為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富於美國社會特徵的影片樣式。上世紀三十年代曾在美國風行一時,代表作有《小凱撒》、《疤面大盜》等,後逐漸演化為描寫都市各派黑幫勢力明爭暗鬥的黑幫電影,七十年代科波拉的《教父》系列更是成為了黑幫電影發展的一個里程碑。而在號稱「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雖然黑幫電影起步較晚,但卻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真要說起來可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從小馬哥的義薄雲天,到吳國豪的肆意妄為,從古惑仔的友情歲月,到陳永仁的無間煉獄,香港黑幫電影簡直成了我們這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就是如今這個香港電影不景氣的年代,都可以從杜琪峰的《黑社會》和《放.逐》中依稀尋回那份略顯潮濕的記憶。下面便縱觀二十年的「黑道」風雲變幻,從六個方面出發,小敘一下香港黑幫電影的發展史!

一、吳宇森的浪漫情懷:

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半期的香港影壇,一直是功夫喜劇和市民喜劇的天下,即使描寫黑幫爭斗,也多以嬉笑打鬧為主,但這一切都隨著一部電影的出爐而徹底改變,那就是1986年的《英雄本色》。此前的吳宇森和周潤發,一個是「水貨」導演,一個是「票房毒葯」,正可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兩個倒霉蛋一聚首,居然搗鼓出香港電影史上最優秀的影片。本應第三主演的周潤發,也憑借小馬哥墨鏡風衣的瀟灑外形,鏗鏘豪邁的語言對白,獨闖龍潭的英雄氣概壓倒了另外兩位主演狄龍和張國榮,不僅拿到了次年金像獎的影帝,還被後人推崇為香港電影史上最出色的一次人物表演。而吳宇森則將張徹的熱血沖動和梅爾維爾的冷峻內斂結合起來,創造出獨特的影像風格,時而渲染英雄落難時的凄涼,時而展現快意恩仇時的豪邁。影片中穿著現代裝束的握槍主人公,猶如古代江湖中的仗劍俠士一樣,在吳宇森的慢鏡掌控下揮灑出舞蹈一般的優美動作。而無論是小馬哥還是豪哥,身上都能體現出一種上古俠士之遺風,讓人敬佩不已!

《英雄本色》大獲成功之後,吳宇森又於次年推出了續集《英雄本色2》,小馬哥藉助他孿生兄弟阿健的驅殼「重生」,同豪哥、四哥攜手共闖敵巢,大開殺戒,雖然影片的藝術成就不如第一集,但結尾處的槍戰場面卻更為火爆。而此時同類題材的影片也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什麼《江湖情》啊,《英雄正傳》啊,《龍之家族》啊,這些影片一道構成了黑幫片的一個亞類型,即英雄片,其特點為:1、英雄片的主人公悉為黑道中人,其天敵/警察被推到了背景(或者乾脆避而不寫)。所謂英雄,便是指黑道中的有道之盜。2、由以情節奇詭取勝改為以情義取勝。3、女性角色在戲中幾近擺設。4、風格相對統一[1]。在眾多跟風英雄片中,真正出彩的只有黃泰來的《江湖情》及續集《英雄好漢》,周潤發在片中飾演的是一位黑幫教父級的人物,而劉德華、譚詠麟和萬梓良這三人都是從底層小混混開始一步步地往上爬。第一集著重描述了三人的成長及分裂,初具黑幫史詩之雛形,而第二集又以復仇為主,重回《英雄本色》的老路。最後一場槍戰戲場面宏大,死亡無數,在火光和爆炸聲中結束了幾人之間長達十數年的恩怨!

而吳宇森也於1989年憑借《喋血雙雄》完善了其暴力美學的風格,從此慢鏡、白鴿、教堂都成了他影片中的特有符號。而影片中的男性情誼,也由黑幫內部肝膽相照的兄弟情,變成了殺手和警官對手間的惺惺相惜之情。周潤發扮演的殺手小庄,來無影去無蹤,過著更為漂浮的江湖生活,顯然比小馬哥更像武俠小說中的人物,結局也更具悲情色彩。接下來1990年的《喋血街頭》,則明顯模仿了美國的越戰經典《獵鹿人》,試圖製造亂世景觀,構建宏大的敘事架構,卻不自覺地回到了兄弟情義的小框架中來。而1991年的《縱橫四海》,則是該階段吳宇森最為輕松和浪漫的影片,「雙龍戲鳳」的愛情模式顯然脫胎於法國新浪潮的經典之作《朱爾與吉姆》,但影片卻將三人描繪為神通廣大的國際偷畫大盜,先後三次展現偷盜奇觀,絕對比八年後好萊塢大片《偷天陷阱》更有難度和想像力,而最後打鬥時周潤發突然「恢復」雙腿的突兀情節,則更加消解了影片此前並不濃郁的悲情色彩,讓後面的部分變成了王晶式的嬉鬧打鬥。至於1992年的《辣手神探》,則不再是英雄片,而是成了警匪卧底片。片中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扮演神勇警探的周潤發,而是扮演卧底的梁朝偉。他在圖書館殺人時的沉穩冷峻,甚至比小庄都更具「獨行殺手」阿蘭德隆的風范!

遠赴好萊塢發展的吳宇森繼續將他的「暴力美學」發揚光大,卻無法再續香港黑幫的「兄弟情緣」,只能採用雙雄爭斗的模式,用更為花哨的鏡頭語言來討好美國人!

二、林嶺東的風雲變幻:

雖然沒有吳宇森那樣的顯赫名聲,但林嶺東對香港黑幫片的貢獻卻絕對不容小覷。與吳宇森那浪漫寫意的暴力美學相比,林嶺東在他的「風雲」系列中展現的卻是一種殘酷的寫實,從《龍虎風雲》到《監獄風雲》再到《學校風雲》,一部比一部殘酷。如果說吳宇森影片中的英雄人物藝高人膽大,可以主動掌握自己的命運奮起抗擊有仇必報的話,那林嶺東影片中的主人公都更像普通人。他們平時都呈現出一種「順民」的特性,可以忍受欺壓毫不作聲,直到最後關頭被逼上絕路時,積壓許久的怒火在才那一瞬間突然爆發,產生出巨大的威力,如同《監獄風雲》中的阿正和《學校風雲》中的中學老師一樣,霎那間便將一直壓在頭上的惡人擊倒擊垮!

1987年的《龍虎風雲》主要描繪的是卧底警員高秋夾在黑白無間中的掙扎與折磨,從人性的角度來剖析人格分裂的痛苦。作為警方卧底,他的職責就是向警方通風報信,將匪徒捉拿歸案;但作為阿虎的朋友,他又因為兄弟情義而於心不忍。當警方接到高秋報案,將阿虎等人層層包圍時,高秋心裡的內疚達到了頂點,而此時的阿虎依然把他當作好兄弟,為了他用手槍指著老大的頭,還准備帶著身負重傷的他一起突圍。最後高秋終於說出了自己是警察的事實,面對阿虎難以置信的眼神在愧疚中痛苦地死去。有趣的是,好萊塢獨立電影怪才昆町.塔倫蒂諾居然在他的處女作《落水狗》中向《龍虎風雲》致敬,帶來了一個幾乎雷同的「卧底」結局!

1987年的《監獄風雲》則把視角對准了港英政府統治下的監獄,一個很少被世人所了解的法外王國。在這樣一個體制同樣健全的小社會里,既存在著體制對個體的虐待和壓榨,也存在著黑社會幫派之間的火拚,被關進監獄的黑社會老大,同樣可以作威作福,對新來的犯人敲詐勒索拳打腳踢。「不管你是豪哥和小馬哥,在這里我才是大哥。」這里最囂張的莫過於張耀揚飾演的管教科長殺手雄了,就像是一個土皇帝一樣控制著犯人的一舉一動。至於那些前來視察的太平紳士,只不過是做做樣子而已,他們只能保得監獄一時的安寧,卻無法保得了一世。但犯人畢竟不是奴隸,忍無可忍,也就無需再忍,你欺壓他太狠了,他絕對會奮起反抗。最後阿正死抱大咪的脖子,咬掉殺手雄的耳朵,都是在極度憤怒時完成的。1991年,林嶺東又執導了《監獄風雲2逃犯》,在影片中設立了一個比殺手雄更為變態,也更為狠毒的管教科長,最後同樣被憤怒的阿正除掉。由於影片緊緊圍繞一個「逃」字展開敘述,所以很多場景都是在監獄之外拍攝的,讓人感受到脫離體制束縛後的輕松和愉悅!

嚴格來說,1988年的《學校風雲》已經不能算是黑幫片了,而是一部痛陳黑社會犯罪對社會危害的電影。黑社會不再是快意恩仇的江湖,而是成了侵蝕校園的毒瘤,女學生阿芳便在黑社會老大瀟灑哥的逼迫下一步步走向墮落。警方利用她來指證犯人,維護法律的尊嚴,但在她最需要保護的時候卻表現得軟弱無力。警察保護市民的責任在本片中遭受到質疑,而最後真正伸張正義的卻是那個平時看起來文質彬彬的書生老師,不禁讓人唏噓感慨!

「風雲」系列後,林嶺東便有意向好萊塢發展(中間也拍攝了一部不倫不類的武俠片《新火燒紅蓮寺》),但未能像吳宇森那般順利。九十年代後期又回港轉向罪案題材影片的拍攝,而這已不在我們黑幫片所討論的范疇之列了!

三、麥當雄的梟雄世界:

香港電影類型片的發展向來是此消彼長。到了九十年代上半期,由於武俠片和無厘頭喜劇的蓬勃發展,黑幫片反而不像吳宇森林嶺東時期那般引人注目了,而此時的黑幫片本身也發生一定的變異,既出現了「賭神」、「賭俠」、「賭聖」這樣的賭壇傳奇,也出現了《天若有情》這樣的浪子悲情,而最能體現黑幫文化精髓的,顯然是以舊香港「華人探長」和舊上海幫派爭斗為題材的梟雄傳記片!

「麥當娜約了麥當雄到麥當道的麥當勞吃麥皮燉當歸。」這是《金枝玉葉2》中梅艷芳坐電梯被困時隨口說出的繞口令。其中所提到的麥當雄,在香港電影界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1984年便憑借《省港旗兵》一片強勢上位,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稱號。影片將目光對准了香港黑社會的一個特殊團體——大圈仔(即偷渡至港的大陸犯罪分子),採用了不少非職業演員(香港演員林威除外),用寫實的手法將大圈仔的「醞釀犯罪——作案受阻——倉惶逃脫——最終覆滅」的過程一一紀錄下來。相對於香港本土黑幫的悠閑安逸,過慣了苦日子的大圈仔則顯得更加拚命,也更加兇狠,通常「強龍壓過地頭蛇」,敢於搶得大買賣。影片場面火爆,鏡頭語言極富視覺沖擊力,特別是最後以手提攝影機跟蹤拍攝的九龍城寨如困獸般的亡命巷戰,則成為香港電影槍戰段落的經典。之後麥當雄製作公司又推出了「旗兵」系列的另外三集,將大圈仔描繪得越來越善良,也越來越博得觀眾的同情!

而上映於1991的《跛豪》,則成就了麥當雄迄今為止的創作巔峰。影片以真實人物的發跡史為藍本,借鑒了好萊塢黑幫電影《疤面煞星》的敘事模式,將一代毒梟吳國豪從白手起家到「毒品王國」覆滅的全過程展現在我們面前,時間跨越十多年,盡顯大氣磅礴,是香港最具史詩氣派的黑幫大作。影片所處的時代背景,恰為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前的香港,警察貪污成風,黑幫犯罪不斷,常常官匪勾結,共建利益同盟。「亂世出英雄」,而跛豪恰恰是這個亂世出的梟雄。他利用肥波上位,又在自己羽翼豐滿之後將異己統統鏟除,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還用金錢收買大半華人探長,將他們悉數變為自己的傀儡,從召集探長開會那一段就足以見得他的強勢和霸氣。但正所謂爬得越高跌得也越凶,最後跛豪的下場也是極為凄慘的。《跛豪》之後,麥當雄再度採用類似的「奮斗模式」炮製出另一梟雄片《歲月風雲之上海皇帝》,將昔日上海灘大亨杜月笙塑造成一個重情重義的江湖好漢形象。除了上海三大亨的發跡史之外,影片還加入了工人運動,日軍侵華等政治事件,使得影片更具宏大視野和史詩氣派。而在續集《上海皇帝之永霸天下》中,杜月笙更是多次展露了他的從政野心,卻因為其黑幫背景而得不到重用,只能黯然退出政壇,抑鬱至死!

短短數年間,香港影壇還涌現出了《雷洛傳》、《一代梟雄之三支旗》、《藍江傳》、《四大探長》和《賭城大亨之新哥傳奇》等一批梟雄傳記片,但都不具備《跛豪》和《上海皇帝》的水準,大多製作粗糙,敘事潦草。在這其中,《雷洛傳》又絕對是最優秀的一部。《跛豪》中雖然也出現了「四大探長」之首的「總華探長」雷洛,但只不過是一個配角,而本片則將雷洛從一個不願同流合污的小警員蛻變為擁有五億家產的「總華探長」之全過程得以展現,卻還是把雷洛塑造為正面形象,並為他安排了一個一生的敵人——顏同作為反面角色,另外還加入了情人分離,父子情仇等感情線索,因此敘事豐滿,具有很強的觀賞性。結尾處的雷洛為了逃脫法律的懲罰而移居加拿大,一代梟雄晚年只能過著孤寂凄涼的生活!

1997年的《黑金》是麥當雄公司的又一力作,揭露的卻是台灣的黑金政治。影片中梁家輝飾演的電玩業起家的台灣黑道大哥周朝先,是比跛豪、雷洛、杜月笙更為心狠手辣的黑道梟雄。他可以躲在幕後操縱全台北的的士司機大暴動,也可以公然宣布退黨參選立法委議員,並將自己的競選對手暗殺於溫柔鄉中,他的一句「話已說完,誰贊成,誰反對」更是體現出古代君王般不可冒犯的尊嚴。當然影片最大的敗筆莫過於結尾處的那一場驚天動地的槍炮大戰,過於奇觀化了,顯然與影片整體的厚重基調不甚相符。一直處於弱勢的方國輝組長在戰斗機的武裝下成為了「超人」,很快便將周朝先浩浩盪盪的車隊武裝消滅得一干二凈,想必也是為了配合「正定勝邪」的主旋律吧!

而麥當雄公司的主要創作人員潘文傑和霍耀良從公司單飛後,也分別推出了《新上海灘》(1996)和《O記三合會檔案》(1999)。前者是香港八十年代經典電視劇集《上海灘》的大銀幕版本,卻拍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感覺;而後者則基本上成了《跛豪》和《雷洛傳》的結合體,重點表現一匪一警的「強強聯手」,將六七十年代九龍城寨的警匪勾結和黑幫爭斗表現得既驚心動魄又不乏輕松和浪漫,最終也是以廉政公署的強勢介入將「神聖同盟」土崩瓦解作為終結。而《O記三合會檔案》之後,梟雄片也就此絕種了!
四、劉偉強的古惑年代:

1994年後,香港電影逐步由輝煌走向衰落,人才外流,產量銳減,而王晶、劉偉強和文雋於1995年組成的「最佳拍檔」公司則異軍突起,以將暢銷漫畫搬上大銀幕為主要創作策略,成為九十年代後期香港電影最大的「票房機器」。而其中最成功的操作莫過於改編自同名黑幫漫畫的《古惑仔》系列了,影片講述的是香港洪興社團的幾個年輕後輩從小混混成長為社團大佬的故事,還設立了東星社團和台灣三聯幫作為洪興的對頭,除了第一集中的大反派是洪興本身的靚坤外,後面幾集的大反派都來自於東星和三聯幫。而從第一集《人在江湖》到第六集《勝者為王》,陳浩南和山雞也由渾身刺青的街頭爛仔變成了西裝革履的成功人士,江湖俚語和市井粗口少了,人也變得世故多了,卻讓觀眾失去了那份親切的感覺!

其實該系列最出彩的還是它的前三集,即《人在江湖》、《猛龍過江》和《隻手遮天》。比起後三集中故事和人物時常出現的斷裂來(比如第四集中突然出現的幾個洪興堂主韓賓、十三妹、太子和黎胖子,還有第四集中成為屯門老大的山雞,在第五集中消失後又在第六集中成了三聯幫的堂主),前三集則在敘事方式,影像風格和人物關繫上都具有一定的連貫統一性。此時的浩南山雞等人,身上更具有年輕人慣有的激情和躁動,無論說話行事,都不受傳統道德規范的約束,顯得放盪不羈,因此很容易引發同齡觀眾階層的共鳴。而這三集都遵循著類似的故事模式,即一開始大家在幫中都混得很開心,卻由於大反派的陷害而逼迫浩南或者山雞選擇跑路,但很快又在外界的支援下進行絕地反擊,一舉揭穿大反派的陰謀,重現光明。浩南和山雞就這樣在一次又一次的磨難中逐漸成熟起來,成為社團的絕對精英!

以前無論吳宇森的英雄片,還是麥當雄的梟雄片,雖然都有精彩激烈的槍戰和打鬥,但無非只是個人的復仇史和奮斗史,很少像《古惑仔》這樣集中展現黑幫文化。在《古惑仔》中,從祭拜關二爺到執行家法,從選舉話事人到抽生死簽,都如同家常便飯,甚至連關二爺誕辰都要舉行拍賣會。除了香港本地黑幫外,還出現了台灣的三聯幫,荷蘭的華人黑幫,以及日本的山口組,特別是在《猛龍過江》中,竟不經意間將香港黑幫和台灣黑幫作了一個對比:前者穿著隨便,愛打打殺殺,但終究「狗肉上不了正席」;而後者則西裝筆挺,更加熱衷於政治選舉,力圖在政壇謀得一席之地,為今後的發展提供更大的便利。整個洪興社團有如一個封建家長制的大家族,德高望重的蔣天生就是這個家族的首領,打打殺殺的事情已經不幹了,只是躲在幕後進行大局規劃。任達華飾演的蔣天生,顯得內斂而沉穩,頗有長者風范。他還熱愛接觸新鮮的事物,就曾經在《猛龍過江》中向幫眾介紹「互聯網」。雖然自己不參與打打殺殺的活動,但他在影片中經歷的磨難卻絲毫不比浩南山雞們少。《人在江湖》中他被靚坤逼迫退位,《隻手遮天》中他又在荷蘭遇刺身亡,從而導致整個洪興社團一下子喪失了主心骨,直到下一集《戰無不勝》中才找到蔣天生的弟弟蔣天養來主持大局!

《古惑仔》系列的大熱,自然也引發了一大批「古惑」影片的出爐,如《江湖大風暴》、《龍在江湖》、《龍在邊緣》和《新家法》等等,力圖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表現黑幫,既有孤膽浪子,又有卧底警探,基本上都以「復仇」為主題。影片中的黑幫社團大多也是「洪」字當頭,《江湖大風暴》乾脆直接將「洪興」和「東星」照搬過來,卻失去了《古惑仔》中的黑幫文化「內涵」,變成了梁朝偉的個人造型秀和動作秀。另外《古惑仔》系列還推出了它的前傳和外傳,即《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古惑仔情義篇之洪興十三妹》和《山雞故事》,也保持了一定的創作水準!

2000年,劉偉強離開了「最佳拍檔」公司,同麥兆輝、庄文強「三年磨一劍」(其間也推出了《藍血人》、《拳神》這兩部失敗的科幻武俠作品),終於在2002年以警匪卧底大片《無間道》轟動整個華語影壇。而從該片冷靜而精緻的影像語言中,卻再也找不到當年古惑仔的那份熱血豪邁了!

五、杜琪峰的銀河映像:

終於說到了杜琪峰的「銀河映像」,一個在「最佳拍檔」後一年創立的電影公司,集結了韋家輝、游達志、游乃海、司徒錦源等一批優秀創作人才,卻呈現出與「最佳拍檔」截然不同的創作取向。公司開山作《一個字頭的誕生》(1997年)顯然受到了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洛夫斯基《盲打誤撞》的影響,打破了黑幫片一直以來的線性敘事模式,給黑幫人物的命運安排了兩個不同的版本。「其實問題不在於此,台灣大陸也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你的心。」九七回歸前港人的迷茫心態也在本片中得以體現,到底是渾渾噩噩隨波逐流,還是主動出擊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命運,完全由你的心所決定。黃阿狗的兩個結局雖然一死一殘,但死的那個橫屍街頭無人問津,殘的那個卻受到了眾多黑幫兄弟的頂禮膜拜!

比起傳統黑幫片中善惡分明的二元對立來,「銀河映像」的作品顯然不願遵循原有的套路,它們模糊了善與惡的界限,著重表現人物身處困境時的掙扎和抗爭,即由對外部動作的迷戀轉向內心糾葛的細膩鋪陳[2]。影片往往有著濃烈的宿命感,就連《非常突然》(1998年)這樣的警匪片都非要安排一個警察全部死光的黑色結局,反倒是《兩個只能活一個》(1997年)中的「兩個」都活了下來。影片《暗花》(1998年)是最能體現上述特點的作品,影片中根本沒有好人壞人之分,無論是暴力警察阿琛還是兇悍殺手耀東,都「好像彈珠一樣,彈到哪裡,什麼時候停止,都是身不由己」。片中所有的情節都是發生在24小時之內,從而給人一種急促感和緊迫感,因為隨時都會有意外發生,隨時都會將事件發展的態勢導向未知的方向。最後阿琛雖然戰勝了耀東,卻還是無法逃脫宿命的安排,只能悲慘地成為槍下亡魂。《暗花》是「銀河映像」最具懸疑也最為黑色的一部作品,而同年的《真心英雄》,則再回吳宇森英雄片的老路上去,而且形式感更為強烈,連男人集體解手都在擺造型。影片大肆刻畫江湖兒女情,兄弟情,因此也就顯得更加浪漫而悲情,出現了許多值得觀眾去回味的情節,卻沒有讓該片獲得足夠的重視!

1999年是「銀河映像」大獲豐收的一年。《槍火》標志著杜琪峰影像美學的成熟,影片中五位保護老大的「小弟」,本來各自干著自己的事,卻像是古龍小說中的殺手一樣,為了同一個任務而集中到一起,在相互合作中結下了兄弟友情。影片中沒有太多的話語,表情也甚為冷漠,人與人之間更顯一種疏離感,就連槍戰場面都用靜態遠景拍攝,消除了動作感,也沒有反應鏡頭,因此給人一種「放空槍」的感覺,這同吳宇森槍戰戲中的火爆優美和動感十足是大相徑庭的。同年的另外兩部作品《暗戰》和《再見阿郎》,前者因為偶像明星劉德華的加入和極具創意的故事情節而大受歡迎,成為公司成立以來最為賣座的影片;而後者則將鏡頭對准了過氣的黑幫大哥,事業上的失落卻喚起了心中對家庭的依戀。原本黑幫片中的男性主人公大多是無根的江湖浪子,家頂多是個附帶的東西,而本片中的阿郎卻在「國際飯店」老闆娘林小雪的細微照料下感受到了「家」的溫暖,這才應該是他的最終歸宿!

為了給公司謀取更多的資金,接下來的杜琪峰開始走起了商業路線,憑借《孤男寡女》和《瘦身男女》等都市白領喜劇大賺銀子,而這三年間拍攝的槍戰片《暗戰2》和《全職殺手》都是過於形式化的作品,而且已不能算是純粹的黑幫題材。倒是2003年的《PTU》再現當年《暗花》之風采,時間也更為濃縮,一群人的命運就在這短短的一夜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接下來2004年的《大事件》,雖然是警匪對決,但卻把匪徒間雖萍水相逢卻「英雄識英雄」的惺惺相惜之情刻畫得極為生動,成為影片中最大的亮點!

2005年和2006年的兩部《黑社會》,則是杜琪峰的又一野心大作,試圖以一種紀實化的方式展現香港一個大社團「和聯勝」內部為爭奪「龍頭杖」所展開的種種爭斗。影片再度模糊了善與惡的界限,只見紛爭,不見正義,為了成為話事人,可是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影片具有一種宏大的視野,又在續集中加入大陸和香港之間關系的政治隱喻,試圖打造一部氣勢恢宏的黑幫史詩,卻因為種種局限而未能如願,不過也算是新世紀香港黑幫電影的傑作了。同年的《放.逐》,則是一部氣勢「小」得多的黑幫小品,相當於對「銀河映像」十年作品的一次回顧總結,從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以往「銀河」作品中熟悉的元素,也見到了《槍火》中大半演員七年後的再聚首,影片雖不完美也算精彩!

而杜琪峰本人,即使沒有達到「杜氏作品,必屬佳片」的地步,也足以成為當今香港影壇最值得期待的導演,因為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會為我們帶來不同的驚喜!

六、黑幫片的解構顛覆:

並不是所有黑幫片都拍得一本正經,從九十年代起,許多黑幫片便開始大行戲謔調侃之風,解構顛覆傳統黑幫道義,試圖對深陷迷途的青少年起到一定的警世作用。比如說1990年的《一本漫畫闖天涯》吧,就用一種半調侃半嚴肅的風格來揭示江湖的險惡。身為漫畫迷的餐廳打工仔阿星,對黑社會一直心生嚮往,某天不經意便被捲入黑社會談判事件中而正式成為黑社會中的一員,然而阿星的天真善良卻與黑社會的心狠手辣格格不入,差點成為幫派內部紛爭的犧牲品。最後退出黑社會的阿星才發現所謂的「江湖夢」只不過是一場虛幻,一場夢魘!

1992年的《亞飛與亞基》,是一部更為荒誕的黑幫作品。梁朝偉和張學友飾演的阿飛和阿基,從小就立志混黑社會,誰知長大後的他們卻成了黑道中最著名的兩個掃把星,跟哪個老大,哪個老大就倒霉,就連香港勢力最大的黑幫組織「關公黨」的老大關公都未能倖免。影片盡情挖苦了香港的黑幫文化,將香港黑社會所敬奉的最大偶像——關公變成了一個喪心病狂的黑社會老大,他最後的下場是被紅色內褲裹頭,然後死在下墜的千斤重物之下。「偉大」的關公居然敵不過兩個小混混,其諷刺寓意可見一斑!

《古惑仔》系列於1996年風靡全港,它們雖然不同於吳宇森的傳統黑幫片,但也把「義」字放在第一位,將洪興仔們個個塑造得有情有義,因此再度引發了青少年對黑社會的崇拜熱潮。但緊接著查傳誼、鍾繼昌的《旺角揸FIT人》和《去吧,揸FIT人兵團》卻給這些狂熱的後生仔們潑了一盆冷水,影片解構了所謂的黑幫道義,那些平時滿口仁義道德的黑幫大佬,到了關鍵時刻不過是貪生怕死的膽小鼠輩而已。特別是《旺角揸FIT人》中吳鎮宇飾演的大佬「叻君」,無論造型、談吐、聲音都像極了《古惑仔》中的靚坤,而其真實的為人也並不比靚坤好到哪裡去!

2000年的《江湖告急》,更是將這種解構風格發揚到了極致。影片中的梁家輝飾演的黑幫老大任因久,表面上如同洪興蔣天生一樣一本正經,頗有黑幫家長之風范,但實際上卻是一個非常自私自利的傢伙,手下的兄弟為他頂罪,他卻幾年來都未去監獄探訪過他。影片再次諷刺了黑幫文化所標榜的「忠義」,任因久手下的師爺阿偉始終像個打工者,毫無忠誠可言;保鏢阿渝用自己的身體為他擋子彈,也是因為對他懷有「同志」情感;而他自己,更是將顯靈的關二爺臭罵了一頓。關二爺的黯然離去預示著傳統江湖道義的消逝,那個揮刀砍向任因久的熱血青年則是影片中最後一個傳統道義的維護者,卻被別人所利用,更像是一個出力不討好的傻小子!

其實早在《戰無不勝》中,身為銅鑼灣扛把子的陳浩南就已經開始對自己的過去進行反省,他不支持山雞競選屯門老大,就是為了不想讓自己的兄弟再走自己的老路。而到了新世紀的黑幫電影中,黑幫人物更是變得低調沉穩,他們不再像少年時候的山雞浩南那樣渾身上下都洋溢著青春的反叛,更如《九龍冰室》中的九紋龍和《殺手假期》中的職業殺手,決定為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悔過自新,退出江湖,過一個普通人的生活。江湖不過是他們曾經拼殺的戰場,家庭才是他們的精神家園。在與社會和家庭不斷融合的過程中,他們也逐漸由一個反叛的孩子成長為充滿責任感的成年人!

而香港的黑幫電影,也早已過了它的黃金時代和白銀時代,正在青銅時代的昏暗中匍匐前行。未來到底是出現《教父》這樣的黑幫史詩大作,還是派出「一萬個警方卧底嚇死你」,就讓我們耐心等待吧!

『貳』 為何武俠片沒落了

多種原因。

首先,類型片的沒落往往是周期性的,武俠片也是如此。在一種類型片因為過於成功而泛濫時,觀眾逐漸開始對這一類題材失去興趣。部分類型經胡中過一段時間的沉寂後,依然會卷土重來。我認為武俠片也會如此,即使如今武俠流行度降低。

武俠電影的沒落與香港電影沒落也有著分不開的關系。從早期的《龍門客棧》、《三少爺的劍》到之後的《笑傲江湖》、《東邪西毒》、《新龍門客棧》以及《黃飛鴻系列》都是香港出品。但香港電影的不少中堅力量都是外部流入。49年,胡金栓、金庸等一批香港武俠奠基者從內地到了香港。在香港市場不足,製作受限時,他們中的許多又轉向他處。比如王家衛、吳宇森去了好萊塢,比如更多的人重回內地。

香港的好電影是被逼出來的,在一個商業為重的彈丸之地,一次票房失利就可能迅速被淘汰。這逼迫不少電影創作者練出了在短時間、低成本、簡陋環境下,也能做出觀眾喜歡的高質量電影的能力。

但二十一世紀香港電影沒落後,不少香港電影人北上進入內地,正趕上《英雄》、《無極》、《黃金甲》等一批商業片所帶領的內地商業電影初起。同時也是內地GDP開始快速上升的時期。大量的投資與增長中的觀影群體,讓香港段陸電影人在這種「不差錢」和環境下壓力驟減,自由度增加,人才隨資本分流。如曾經的《新龍門客棧》等那種能夠聚集一批幕前幕後大牌的那種影片已經難得一見。許多影片中我們能看到它在攝影或者聲音或者服化道等方面做得不錯,但總有些其他缺憾,正是因此。

而且高價帶來的不是高質已成為目前常態,不少大師也開始出行活。

當然,影片本身質量不高,讓他們不願太過費心有一定關系。但也有些失了本心,就讓武俠失了魂。這也是極重要的一個原因,畢竟武俠最重要的不是武,而是俠。我們在武俠片里看到的也往往不只是人物和故事,更有俠義、 歷史 和時代。現在拍武俠的人能有幾個想胡金栓那樣考究武器,精通明史?

武俠片因古裝、動作戲通常成本不會太低,因此投資方通常選擇更為保險的方式。因此,為能夠上映,在內容方面會受到一定限制。

不少武俠片改編自文學作品,而曾經,武俠本屬流行文學。作為成本不低的古裝動作片,粉絲基礎也是投資方考慮的重點之一。然而隨著網路文學的興起,許多爽文替代了武俠的地位,高質量武俠文學作品因此減少。而這,也影響了武俠電影。粉絲量降低,失去IP優勢的武俠也因此不再為投資方所重視。

但相信這種狀態並不會持續太久,低潮之後,武俠片應該會再出現一批高質量作品,雖然可能會如《英雄本色》那樣,進行符合時代的轉化。但俠義定不會變。

中國武俠電影的沒落一直都有這種聲調,而且我覺得說的也是事實。最直觀的確認,現在影院上映的武俠電影基本沒有票房好的,口碑更不用提了。就那暑期檔徐克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來說吧,無論從劇情上,還是特效,甚至導演徐克的威望,執導的能力,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上來看,這部電影都勝過《西紅市首富》很多,但是從票房上,《四大天王》一個月下來勉強過六億,而《西紅柿首富》票房二十多億。當然,票房並不是唯一的標准,時間會證明,從電影工業的發展來看,我們會更感謝《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對中國電影工業的一種提升,但是從觀眾的喜愛程度來看,大家更喜歡合家歡的戲劇,打打殺殺的武俠電影,確實受眾一般。

如果《四大天王》院線受冷還是個別現象還好,時間往前捋一下,徐克和爾冬升共同打造的《三少爺的劍》折戟沉沙,根本沒什麼票房,當然那部電影的製作確實很有問題,爛片無疑;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確實是一部好武俠電影,有章子怡、梁朝偉、張震的加盟,拍出了時代的氣息,是經典之作,但是票房也不高;《卧虎藏龍2:青冥寶劍》握做頃雖然有袁和平導演,楊紫瓊和甄子丹的加盟,也逃不了票房的厄運;再往前看,吳宇森監制,蘇照彬導演的《劍雨》,這部武俠電影確實是質地精良的上乘作品,但是仍然逃不脫票房的厄運,如果再往前只能提起李安的《卧虎藏龍》,這部電影可是在奧斯卡上大放異彩的經典之作,但是在國內依然是寥寥無幾的票房。

從這些看,中國的武俠電影的沒落是既成事實。但是為何會如此呢?中國的武俠電影曾經是最盛行的電影類型,中國的電影工業不成熟,很多類型電影都不成型,但是只有武俠電影,放眼全世界,無人能敵,從當年邵氏出品,必屬精品,出產了無數武俠電影,到大陸從《少林寺》開始的武俠熱,然後八十年代徐克的《黃飛鴻》系列,《笑傲江湖》系列,成龍的《醉拳》系列,這些都是在口碑和票房上大滿貫的武俠經典系列,但是新世紀之後,大多數人都這種飛來飛去的武俠片喪失了興趣。武俠武俠,武只是手段,俠義才是目的,如果沒有俠義的約束,武只能飛來來去,不著地面,確實讓人感覺喪失了根基。這些年徐皓峰拍攝的新武俠,《刀背藏身》《師父》《挾刀揉手》,算是替武俠片矯枉過正了,把武俠重新拉回到了地面之上,也收獲了不少的贊譽。但是武俠電影沒落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

近十年來,越來越多的武俠電影過多的依賴於令人眼花繚亂的電影特技,而打動人心的武俠情懷日漸式微,武俠電影的出路著實令人堪憂!

《東方不敗》

武俠這個題材,十年前是各大名導走向大片的必經之路,可隨著過於依賴電影特效,武俠電影的質量愈發不盡如人意,武俠電影的數量也是逐年削減,票房愈發微弱,近年來的武俠,雖有偶爾的特效大場面來笑傲江湖,現在也有了英雄末路的味道!

2015年,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陳凱歌的《道士下山》、爾冬升的《三少爺的劍》、袁和平的《卧虎藏龍2》,大牌導演、動作影星、當紅小生的組合都沒有抵擋得住武俠特效失敗帶來的撲街口碑!

《道士下山》

《新龍門客棧》《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東邪西毒》《倩女幽魂》。。。這些經典的武俠其實都說明了一個事實,就是武俠要分成「武」和「俠」兩部分,而現在的所謂武俠片,過分的強調「武」而忽視了「俠」,「武」是特效,是入眼,「俠」是感覺,是走心!

《東邪西毒》

對於電影而言,也是有周期性的,可能武俠電影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頂峰時期,沒有了新的創意,就要開始一個轉型,去變成新武俠,新特技片。

當然,除了類型循環的原因之外,創作方面的原因才是主要原因,包括對同一題材的過分挖掘,過多的把成本和資金花在視覺效果的營造上面、明星的酬金上面,當然這個沒有錯,但是千萬不要忽視了劇本本身的力量,好的劇本就相當於好的湯,有好湯才能煲好菜,湯不好放再多的雞精也沒啥滋味!

《新龍門客棧》

作為最具中國特色的電影類型,武俠片的前景還是很大的,而且這種俠義精神只能滋生在中國這片沃土上面,希望此後的武俠片能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俠」字的打造上面,而不要只在絢麗的畫面上下功夫,這樣就真的成了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如今的武俠片已經沒落,主要原因是 社會 環境發生了變化。以前的武俠片演員基本上都有練過,都有一定的武術功底,如今很多演員不可能在這方面吃苦,他們更願意只是站在那裡,隨便擺幾個動作,其他的就交給特效了,如此拍出來的影片是武俠片嗎?顯然不是。

記得著名影星謝霆鋒說過,當時他拍武打片,每天都要練功,家裡放有很多兵器,一有空就要練。一個人有沒有功夫,直接看他會不會耍兵器就行。

影星於榮光也說過,當時的武打演員都是真功夫。反觀如今,演員最看重的是個人形象,拍影視劇時總是做特寫,總是慢動作,這樣不會受傷,不用費心勞力練功,收益還高,何樂而不為呢?

以前的武打演員,受傷是家常便飯,如今的演員,很多隻是手破點皮,就覺得天塌了,這樣的態度,是不可能拍出武俠片的。

關注令狐伯光,帶你了解影視 娛樂 大小事!

上面的回答很全面了,本人再補充一個觀點,上一個貼子也寫了現在的武俠片,和90年代武俠片對比的問題,有興趣的觀眾翻看上篇貼子便是。

武俠片為何沒落了?

除了其它回答說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90左右年代的香港武俠片,走的飄逸瀟灑的動作設計路子,由於香港拍到了巔峰,難以突破了。現在現在對於動作審美,回歸到現實競技搏擊模式。

90年代香港武俠飄逸的動作設計,不再符合當下觀眾對於動作片的審美觀,說得難聽點,早期香港武俠片飄逸動作設計過時了。

中國武俠片在2000年逐漸衰落是事實,現在只能說有繼承,比起80年代和90年代香港武俠片,鼎盛時期差距有很遠。徐克的《狄仁傑系列》是魔幻電影,武俠只是一種類型,不是純粹的武俠電影。

其它只有兩個導演值得一說,一是徐浩峰的武俠作品。在動作設計上面,可以用作品《師父》,和同期香港大導演陳木勝,集齊香港全明星陣容的《危城殲霸》對比一下。

《師父》演員只有廖凡和宋佳,廖凡和宋洋都不是練家子。而《危城殲霸》有吳京,劉青雲,古天樂和彭於晏,陣容強太多了,但結果便是《師父》口碑和動作設計,全面勝出了。

另一個,便是大陸青年路陽導演的《綉春刀系列》!

本片更像傳統武俠電影,對好萊塢新時代類型片也有學習和繼承,非常的優秀。學習繼承主要是一點,同樣動作設計方面。以前香港武俠片,早期是硬橋硬馬,中期徐克式飛來飛去,靈幻飄逸。

《綉春刀》這種盡量歸於現實劈砍刺打鬥,鏡頭快速切換的動作風格,已經是接近,現在好萊塢動作片的設計。

《綉春刀系列》數量太少,在市場上反饋算不錯,但談不上有多好。兩到三億的票房,與《戰狼2》《紅海行動》相比,連個領頭都達不到。

即使比起《前任3》《羞羞的鐵拳》等片,差距也是太遠。《綉春刀3》能不能再拍都沒有後續,其它同類古裝武俠片,看不到任何明天。

從現在中國電影市場觀眾的反饋來看,《綉春刀》的質量,跟《狄仁傑》差距不會太遠,票房反饋卻天差地遠,絕對不會是《綉春刀》男主角張震,沒有《狄仁傑》男主趙又廷帥。

《綉春刀》打造角色的功力,比起兩部《狄仁傑》要強不少。《綉春刀1》里的搞基師兄周一圍飾演的師兄,《綉春刀2》里的雷佳音飾演的裴綸,辛芷蕾飾演的丁白纓。

原因是現在中國電影市場上,工業大片的奇幻類型電影,比起武俠片吃香得多,市場上的觀眾也比較接受這種模式,還有便是《戰狼2》《紅海行動》當代軍事動作片。

所以,武俠片沒落是肯定的,現在無論是徐浩峰還是路陽,除了動作設計回歸寫實,在類型題材上,也更符合大時代,小人物的寫實狀態,過去飄逸武俠片,沒落已成事實,難以逆轉了。

這些年來新的武俠片似乎沒有多少,大多都是翻拍以前的武俠小說。而真正新的武俠片卻很少了。而隨之而崛起的似乎是另外一種題材 的 玄幻電視劇、仙俠電視劇 ,比如 《花千骨》、《青雲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等等。

很多人說這是一個 武俠沒落 的年代,確實層出不窮的玄幻仙俠類小說的出現以及武俠片的沒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那麼為何武俠片會沒落呢?
沒有好的武俠題材以及作品
這一點是十分致命的,大家都知道拍電視是需要劇本的。而武俠這一塊的題材近些年來似乎並不是很多。

很多導演還是熱衷去拍攝以前 金庸、古龍 等的作品。確實他們的作品是十分優秀的,在武俠這個題材中可以說是巔峰的作品。但是這么多年的翻拍,修改之後,這些作品已經不足以抓住觀眾的眼球了。

因為再經典的翻拍的多了就不會再去觀眾了。那些大師大多封筆不寫了,而其他作者又沒有好的作品題材,那麼觀眾只能把目光投向更加吸引人的玄幻仙俠題材的作品了。
觀眾喜歡其他影視劇,興趣愛好多樣化
這是一個觀念的轉變,武俠在十幾年或者二十幾年前可以說是火遍大江南北的。但是新一代對於這個的概念似乎不深,相反的由於他們從小接觸的是 玄幻小說,仙俠小說 。對於傳統的武俠小說似乎興趣不大。

拍攝出來的影視劇對於他們來說吸引力也不大,而且不僅僅是小說,對應的 游戲 等沖擊這新生代的觀念,他們對於 游戲 等的認知度絕對是遠高於傳統武俠內容的。
武俠片的投入相對少
這些年拍攝的武俠片除了翻拍之外,有一個就是角色不是很適合。現在流量在小鮮肉的身上,所以他們的身價倍增,甚至有的拍一部電影上億的片酬。而且武俠片因為拍攝難度會高,所以很多流量小生是不願意拍攝的。

這也就導致了選主角,要麼是 老戲骨 ,年齡不適合;要麼是請不起;要麼就是花了大價錢演技太差。這些也導致很多作品的口碑不好。 小鮮肉 演員吃不了苦,就算製片方投入再多,也未必能夠賺到錢,因為演員的成本太高了。

那麼製片方賺不到錢,自然就不願意投入大價錢去認真做了,出不了好的作品。

武俠小說是成年人的童話,武俠片以前很受歡迎,但是現在翻拍,拍來拍去沒啥新意,而太離譜又不符合原著,觀眾普遍覺得翻拍武俠片沒有原來好看,而且看過幾版大概意思也都知道了,沒啥看頭了。

現在新版武俠小說面臨斷代,後繼乏人,武俠小說還停留下樑,金,古龍時代的作品,總是翻來翻去,觀眾有麻木了。

現在仙俠類,魔幻類,興起,而最激動人心,引起共鳴的軍旅題材影視大受年輕觀眾喜歡,看後熱血沸騰,群情激奮,血脈噴張,釋放激情,從《亮劍》開始,到《我是特種兵.利刃出鞘》,《我是特種兵.火鳳凰》,吳京的《戰狼1》,《戰狼2》,到《紅海行動》,軍旅題材影視劇一路飆升,一路高歌猛進,勢不可擋!

追求新奇,激發鬥志,引起共鳴,誰掌握了時代脈波,誰就贏得市場!

個人不是覺得沒落了,而是現在 科技 發達了,武俠片總是被各種翻拍,翻拍就翻拍吧,有著五毛特效真的是辣眼睛!

還有演員的修養問題,現在演員大部分都是白面小生,有的根本就不符合武俠小說的人物定位就來做主演!只能說拍電視都是想要收視率,誰火用誰!

還有就是那些魔幻武俠電視劇的介入!看看電子書還行!電視劇真看不下去!

現在也沒有好的武俠題材小說了,除了翻拍就是魔幻,就讓經典留在我們那個年代吧!

武俠片沒落了……

曾幾何時在香港電影發展的黃金時期!香港武俠片可以說是有著男人心目中「女神」的地位!看的讓人激動不已!劇中高手如雲,身輕如燕,各個都身懷絕技!讓我們羨慕不已!

而今天的武俠片卻沒有了往日的輝煌!更多的也是都市喜劇片或者 科技 動作片之類的!之所以現在的武俠片失去了競爭力,我個人覺跟人們的認識和思想觀念有很大的原因!

舉個例子 科技 發展到今天的成果!機器逐漸代替了手工!自動化成都也越來越高!以前用刀劍,現在有槍炮!兩者相比後者更直接、更刺激更能俘獲觀眾芳心!再者,現在不論是在特效還是影片的製作上都非常的逼真!更注重觀眾視覺的享受!科幻片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都市喜劇片為什麼也受歡迎?因為,現在人們生活壓力都很大!閑暇之餘人們渴望在輕松舒適中開心的度過!所以去電影院選擇一部喜劇讓自己放鬆是再好不過的了!可以什麼都不用想,只需要准備好你的「笑聲」就行!這也就成了現在武俠片光環逐漸暗淡的原因!

武俠?

不管是影視劇,還是小說,說他是成人童話一點也不誇張

從小時候開始接觸最多的就是武俠,那時候的武俠以金庸和古龍小說為代表

看武俠影視劇的時候,我們會常常幻想自己是裡面的某個角色,某個俠客能夠仗劍江湖,行走跳崖

但是,幻想是幻想,影視劇就是影視劇,想想過後還得回到現實中來,該做什麼還得做

好了,話入正題

武俠為什麼會沒落呢?我的理解大概有這么幾點

1點

過時了,實在跟不上時代的變化

2點,沒有更好的作家寫出更優秀的文字和作品,即使寫出來看得人也少,讀者多半要有武俠情節才會看

我們看過的武俠作家除了金庸 古龍 梁羽生,就是黃易 溫瑞安 蕭逸 衛斯理 倪匡等知名作家

3點,沒有進步,反而在落後(也就是你說的沒落)

我記得起點中文網有個寫手說過這么一句話:武俠就是拯救與被拯救

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

我們看到的所有武俠作品都是拯救與被拯救兩個套路,即使金庸名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也沒有逃出「拯救」的怪圈

除了一個人,他首創「玄幻」和「異俠」系列才打破了以「拯救」為主的怪圈,這個人就是黃易

有人說過這么一句話:如果不是黃易的「玄幻」出世,我們現在還在看金老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4點,文字和文章質量

現在的寫手(談不上作家)為了多寫幾個字,多賺幾個錢,而忽略了內容和文章的質量。其實這是沒有辦法的事,都是網站逼的。一個寫手寫了新東西,運氣好與網站簽約了,你就得趕速度,用手和鍵盤來碼字。

結尾語:其實武俠沒有消失,也不可能消失,它只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存在。「異俠」,不錯,它進化成了與「玄幻」和「異俠」相關的載體

『叄』 有什麼好看的香港電影

曾經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實在有太多太多既經典又叫好叫座的電影。當然了不知道你喜歡什麼類型的。給你推薦的都是本人喜歡的類型。
周星馳系列作品。了解一下:《逃學威龍系列》、《百變星君》、《國產凌凌漆》、《唐伯虎點秋香》、《審死官》、《算死草》、《功夫》《食神》等等等等。
《無間道》系列也是經典,尤其第一部。
不是復制粘貼,都是自己打字的哦!希望能被採納。

『肆』 盤點一下那些你覺得無法超越的影視精彩片段

這種影視片段真的太多了,說無法超越可能過於絕對,個人認為更加恰當的說法是是那種經典鏡頭,接下來我會展現讓我久久留在腦中的經典片段。

這個鏡頭真的是太經典了,當時林青霞飾演的東方不敗將男人的那種霸氣和女人的那種美麗呈現的淋漓盡致,東方不敗亦正亦邪,雖然說是大反派,但是實在讓人討厭和厭惡不起來,反而讓人對這個角色喜愛不已。其中東方不敗在水中喝酒這段戲已經成為一段佳話。

當年在《賭神》中邱淑貞有著一段發牌的戲,邱淑貞上演矯健身手,然後打倒壞人,霸氣發牌,贏下賭局的畫面也是讓人映像深刻。邱淑貞將一個霸氣性感的角色給演活了,這個片段非常精彩。

張曼玉是一位全能影後,憑借著精湛的演技,各種影後拿到手軟,我對她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就是張曼玉演的《甜蜜蜜》中的那個角色,張曼玉在美國警察局看到曾志偉的大哥死於非命後,看到大哥背面逗她開心的米老鼠,那種笑中帶淚,淚中帶笑得演技真是教科書般的演技,那種情緒的層層遞進讓人動容,這一幕也是讓人非常感動。

看到很多人都寫港台電影的俊男美女鏡頭,我放心了,這說明我的品位真的很不同。

來說說我近些年看到的幾個難忘片段。

1.周星馳在《喜劇之王》中被吳孟達扮演的盒飯工,咒罵後的搖頭苦笑,好像在說自己曾經的故事,或者眾多草根龍套演員的真實現狀。



2.游本昌老爺子在拍攝《濟公》時,啃著已經發臭的雞腿吃的津津有味的鏡頭,他在向年輕一輩演員詮釋老藝術家的職業操守。



3.侯勇在《人民的名義》中,贓款被查出後的崩潰淚奔鏡頭,叫後輩知道什麼是炸裂的演技。




4.王寶強在《樹先生》中抽香煙的鏡頭,讓人知道什麼叫渾然天成,從動作到表情毫無違和感,真是經典難以復制。



以上幾個鏡頭也許不美,但卻真實的震撼到了我,比起那些偶像派的靈光一現,這些鏡頭值得長久記憶。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劉德華以及梁朝偉兩位影帝所主演的電影無間道呢?在這一部電影當中,有一個片段是天王劉德華以及影帝梁朝偉兩個人在天台對決的一個畫面,兩個人都穿了一身黑色的衣服,好像有深仇大恨似的,特別是天王劉德華的雙手完全是背在背後的,就算是劉德華用手在後面拿著槍做別的事情都是非常經典的,兩個人的這場畫面一直到現在沒有任何人能夠超越得了!

相信曾經的那一部經典《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也是很多人非常喜歡的電影,而在這部電影中的林青霞也是當時許多人的夢中情人。林青霞所扮演的東方不敗在這部影片當中飲酒的樣子,是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超越的經典片段,而東方不敗也被稱為是林青霞顏值的巔峰,同時也是華語電影當中一個沒有辦法復制的鏡頭。

周星馳在《喜劇之王》當中調戲張柏芝的那一個 搞笑 的畫面,在當時也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動作了,再搭配上憂傷的配樂更是讓人非常的想笑。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張曼玉的電影花樣年華呢?在花樣年華中有這么一個鏡頭,張曼玉穿著一身典雅的旗袍靠在牆上,讓人看到有一種想要擁抱一下張曼玉的感覺。而張曼玉在這部電影的片段當中的這個畫面也成為了永恆的經典,到現在還沒有哪一部電影能夠超越張曼玉主演的電影花樣年華的。

《還珠格格》中的容嬤嬤,被人恨的牙癢癢的角色,李明啟老師也因此被觀眾記住了。

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隨後一直有模仿者,可是無論如何都無法超越了。

趙雅芝飾演的白素貞,成了一代經典。

游本昌飾演的濟公,再無後來者能夠突破這個角色。

王剛,原本是央視的一名主持人,自從將和珅刻畫的惟妙惟肖,他就成了和珅的化身,可能很多人看到王剛本人,浮現在腦海的第一印象那就是他飾演的和珅。

陳曉旭飾演的林黛玉,這是最接近原著的一個版本,可以說後來拍攝的《紅樓夢》,再也無人能夠將林黛玉這個角色發揮的淋漓盡致。

王祖賢飾演的聶小倩,讓鬼也變得那麼多情。

朱茵飾演的紫霞仙子,成了當年《大話西遊》中最經典的角色。

李連傑飾演的黃飛鴻,讓後來者只能仰望。

「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成堆鳥驚飛,塵世如潮人如水,可嘆江湖幾人回。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摧,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這是徐克對林青霞東方不敗的評價。

無論是打戲,裝扮,氣質甚至是配音都堪稱經典。作為一個不可言性別的人物,林青霞飾演的東方不敗前半部分偏男性,但是遇到令狐沖之後開始朝女性發展。這樣一個變化林青霞也轉化的很好。

無論怎麼翻拍,李若彤版的小龍女都深深的刻畫在了觀眾的心中。當然神仙姐姐的小龍女也仙氣十足。

發哥飾演的許文強,將他對丁力的義氣,對馮程程的愛,以及對日本人的恨意,都演到了骨子裡,當年的英姿也是眾多人模仿的對象。

張國榮飾演過一個又一個令人難忘的形象,但是給人影響最深的要當屬《霸王別姬》中的程蝶衣了吧。

在張國榮之後再沒有一個人能把程蝶衣這般如痴如醉,程蝶衣的凄美、程蝶衣的不瘋魔不成活、程蝶衣的雌雄莫辯、程蝶衣的「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這個人物就是為張國榮量身定做的一樣等等

一、《倚天屠龍記》張無忌對戰六大派,一站奠定了江湖地位,同時也極大滿足了觀眾的觀賞樂趣。

二、《龍門飛甲》

陳坤所扮演的西廠大太監,雨化田。外形帥氣,氣質超凡,粉絲群體甚至超過了主角,這一版太監,可以說是扮演到了極致。

三、《僵屍先生》

林正英的僵屍電影,可謂不可超越的巔峰,無論是哪一部僵屍電影,都相當好看,同期僵屍電影,幾乎沒有可以超過林正英的。

趙靈兒和李逍遙在仙靈島上初次相遇的那一段,我覺得應該再也沒有人能超越了。

沒有見面之前的李逍遙,是個混不吝的小子,但卻很有孝心,為了救撫養自己長大的李大嬸去了仙靈島,然後無意中見到了趙靈兒。

對於李逍遙來說,他們是第一次見面,對於靈兒,卻是久別重逢。

她一直記得兒時那個救了她和姥姥的逍遙哥哥,一直乖乖的種著逍遙哥哥給她的種子,期待著重逢的那一天,然後,她終於等到了。

那天的靈兒開心的不得了,拉著逍遙哥哥在桃花林里肆意的微笑和奔跑,兩人在盛開的桃花中閉著眼睛手覆蓋在一起,她還帶著他去大樹下看自己每一年存下來的故事和思念,還有那顆一直沒有開花的種子。

我想,李逍遙看到趙靈兒的第一眼,就喜歡上這個單純可愛、活潑懂事的女孩子了吧,在他心裡,靈兒永遠是小仙女。

所以在兩個人怕被姥姥發現,躲在櫃子里的時候,才百般躊躇下鼓起勇氣親了她的臉頰。


拍攝這部劇的時候,無論是劉亦菲還是胡歌,年紀都不大,還有著一絲年輕的朝氣和生澀,但就是這樣純白如紙的懵懂愛戀,才讓人怦然心動。

趙靈兒一直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她對男生充滿了好奇,她的一雙眼睛清澈靈動,充滿稚氣。

李逍遙雖然愛開玩笑,頗受鎮上女孩的歡迎,但對於愛情同樣是稚嫩的,甚至還傻傻的對靈兒說「我要做壞事了」。

這樣的兩個角色,讓我們看到了愛情的純潔和美好,成為了無數人心中的經典之作。

我想即使讓胡歌和劉亦菲再次來演這兩個角色,都演不出來他們第一次相遇的這種氛圍和感覺了。

我覺得無法超越的影視經典片段:

1.林青霞演的《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裡面的湖中暢飲這個鏡頭,是任何人都超越不了的,同樣也是林青霞顏值巔峰期

2.《賭神2》中,性感女神邱淑貞咬牌這一幕。一襲紅衣,眼神嫵媚

3.周星馳《喜劇之王》中的「我養你啊」,雖然那時候《喜劇之王》獲得的獎杯也不多,但「我養你啊」這句話真是讓很多人莫名感動,一直到現在,各種綜藝總會模仿那個影視片段。

4.《武林外傳》中秀才說死姬無命。呂秀才的那句「誰又殺了我,而我有殺了誰」讓姬無命選擇了自我了斷。

武林外傳的觀看彈幕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話「順境靠芙蓉,逆境靠老白,絕境靠秀才」

嗨,你好!我是千羽。我覺得下面這些影視劇里的精彩片段無法超越:

1、《霸王別姬》

程蝶衣想讓段小樓和他唱一輩子戲,段小樓說這不大半輩子都唱過來了嗎?他著急地說:「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

2、《青蛇》

最近火爆網路的趙文卓,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法海的這段台詞「 大威天龍,世尊地藏,般若諸佛,般若巴麻空…… 」,這段就是來自電影《青蛇》里的片段。

3、《泰坦尼克號》

《泰坦尼克號》里傑克露絲站在船頭前後相擁的經典動作,至今為各大段子、綜藝等使用!

4、《鐵齒銅牙紀曉嵐》

和珅請紀曉嵐吃飯,事先和下面的官員串通一氣要整老紀,吃飯時跑進來一條狗,和珅故意問劉構:「這是何物啊,是狼是狗啊?」

劉構接話:「是狼(侍郎)是狗!」

紀曉嵐意識到是在罵他,於是說道:「看尾巴,上豎(尚書)是狗,下拖是狼!」

劉構不服又說:「狼吃肉,狗吃糞,這東西它吃肉,是狼(侍郎)是狗?毫無疑問啊!」

老紀就詢問劉構何官何職啊?劉構說:「在下姓劉,新任的江南道御史。」

紀曉嵐然後回應:哦哦,原來是御史大人啊,御史大人剛才言有不當之處啊!狼性固然吃肉,但是狗也不是不吃,它是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啊!」

5、周星馳系列電影

星爺的電影里無法超越的經典片段太多了,比如《少林足球》里那句「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和咸魚有什麼分別?」

再來有《大話西遊》里最後紫霞死在至尊寶懷里說的那句「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踏著七色的雲彩來娶我,可我猜中了開頭,我猜不著這結局。」

還有最後至尊寶轉身離開,城上的人說的那句「他好像條狗啊!」

6、《阿飛正傳》

整部電影中最愛的一個片段,就是張國榮自愛地對著鏡子跳曼波舞那段,被無數影迷奉為經典,很多人模仿,但都差太遠了!

(圖片都來自網路)

我覺得英叔的電影在我的心裡沒法被超越,目前為止所有的關於僵屍電影題材的都沒法超越英叔的電影,英叔的電影每部都是以 搞笑 為主,雖然都是僵屍題材或者鬼怪題材的,但是都不嚇人,很 搞笑 。

每部電影片段所講的(風水)(畫的符)還有那慈祥的面容都無法被超越。

TOP 1: 霸王別姬

風華絕代的哥哥

《霸王別姬》應該是中國迄今為止公認的評價最高的電影,沒有之一。 哥哥風華絕代的表演,迄今為止無人可以超越。哎,自古紅顏多薄命,沒想到也應在了程蝶衣身上。

不瘋魔不成活。 看來好的角色註定要瘋魔才行的,比如陳曉旭之於林黛玉,張國榮之於程蝶衣,希斯萊傑之於小丑……

如今這個時代,為什麼能被人長久稱贊的電影越來越少了?我想大多數明星只是在做明星,沒有做到一個演員應有的自我修養(參見星爺經典電影),沒有完全和角色融為一體的決心,是最重要的原因吧。

豆瓣電影上60萬人評價,最終評分9.5,而且在豆瓣所有電影排名裡面僅次於《肖申克的救贖》。

當然肖申克的救贖排第一實至名歸,無可厚非。

但,《霸王別姬》,絕對是中國電影第一名。

TOP 2 :大話西遊

一生所愛 最美的朱茵

最好的星爺,最好的朱茵。

「我的意中人是一位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踏著七色雲彩來娶我,可是,我猜中了這開頭卻沒猜不中這結局。」

紫霞仙子臨死時,躺在孫悟空懷里說的這段話,打動了多少人?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 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 一萬年」

大話西遊裡面的經典台詞可謂是不勝枚舉,幾乎句句成為經典。

拍這部戲的時候, 星爺和朱茵剛剛分手不久 ,而朱茵能夠以一個前女友的身份來幫助星爺完成這部作品,可見愛之深。

朱茵在大話西遊里所有的哭戲都是真的哭了 ,這也是多年以後我才知道,怪不得當年看的時候說不上來什麼感覺,就是很難受。

也許這就是感人至深吧。

TOP 3 : 一 一

婆婆和婷婷

把這部放在第三位,肯定是有爭議的,但是藝術本身就是在爭議中進步的,所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一一》應該是有別於其他經典電影的一部好電影了,一般的經典電影都會是架構在一個具體或者虛構的大時代背景,可是它卻恰好相反,就是在稀鬆平常的生活中,讓你感受到,啊,原來我們都是這么生活的啊。

就像電影裡面婷婷和胖子討論的一樣, 電影到底應該是想像多一點好呢還是現實多一點好呢 ?我想這個問題過於宏大了,可能就跟偉大的哲學三問一樣難於回答。

但是,這部將近3個小時的電影,真的讓人看完了以後,恍如隔世,彷彿看完了電影自己也過完了一輩子。

就像洋洋最後在婆婆的葬禮上說的一樣:「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個還沒有名字的小表弟,就會想起你常跟我說:你老了。 我很想跟他說:我覺得……我也老了。」

TOP 4 :甜蜜蜜

最美的張曼玉

甜蜜蜜》應該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好的愛情電影了 ,我幾乎每年都會看一次,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我們始終要相信,有那麼一個人,在你不經意地一抬頭間就又見到了,恍如隔世。

他們坐同一班列車去香港各自打拚,後來在麥當勞初相遇,然後憨厚的黎小軍和精明的李翹就此有了交集。

黎小軍把一模一樣的手鐲買了兩只,一隻寄回去給女朋友,一隻給李翹,李翹生氣地說,「黎小軍,你來香港的目的不是為了我,我來香港的目的也不是為了你。」

那個曾經在你最困難的時候始終陪伴在你身邊的人,又怎麼能那麼輕易就放棄呢?

當鄧麗君的歌聲響起,別了,我最愛得人,黎小軍去了美國,李翹留在香港嫁給了豹哥。似乎很像那麼多無疾而終的青春期愛情故事?

然而事實是他們又在美國街頭重逢,當《甜蜜蜜》的音樂響起,好像一切都值得了。這場經年不衰的愛戀終於有了結果。

這部電影幾乎把愛情橋段用盡了,甚至以後所有愛情電影都能找到它的影子。

TOP 5: 飲食男女

飲食男女三姐妹

這也是一部看似很靜靜的影片,但其實李安的所有影片都是在平靜的外表下暗潮洶涌。

關於親情關於愛情,關於溝通關於隔閡,這是恆久不變的家庭問題,而通過日常的飲食,以及飲食折射出的細節,我們才體會到,家庭和睦,看似簡單的幾個詞是需要多麼大的努力才能換來的。

那時的李安多好,靜靜地敘事,靜靜地抒情。

特別迷戀那個時代的女人,像吳倩蓮、梅艷芳,長得都不算漂亮,但卻很有味道。

也許,台灣電影的精華就在那些日常生活里,看似瑣碎,卻飽含感情。

TOP 6—10:《戀戀風塵》《活著》《無間道》《鬼子來了》《重慶森林》



無間道 梁朝偉和劉德華

戀戀風塵

《戀戀風塵》 是侯孝賢風格的代表,長長的鏡頭,淡淡的故事,散散的敘述,懶懶的午後,彷彿在聽一個遙遠的故事,可是這些看似雲淡風輕的背後,卻是生活中最深刻的體會。

就像片尾阿公說的那段話,「 干伊三妹,照顧這些番薯,比照顧巴參還辛苦 。」 是的,生活可能就像種番薯,要想收獲就要去經常地倒騰。

《活著》 本身有那麼好那麼殘酷那麼現實的書,還好那個時候的老謀子還沒有跑偏,葛大爺和鞏阿姨都是實實在在的演技派,所以,這人的一輩子,真的就是那麼不容易地活著。

《無間道》 可以說是新世紀香港類型片的扛鼎之作,不但陣容豪華,而且故事、節奏各方面都堪稱完美。

《鬼子來了》 是姜文導演鬼才的開啟之作,特別是砍頭的畫面,逼真到壓抑。而那些或瘋癲或愚昧的村民,不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么。

重慶森林裡梁朝偉和空姐

《重慶森林》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記得很小的時候聽這部電影的名字,以為是在重慶的一個大森林裡面發生的故事?有多少人和我有一樣的想法…… 後面慢慢接觸電影多了,才知道,原來既沒有重慶,也沒有森林,有的只是王家衛式的後現代都市迷霧。

當然了TOP 10 只是筆者個人一家之言,經典電影還有太多多太多,比如《陽光燦爛的日子》《喜劇之王》《英雄本色》《東成西就》《東邪西毒》《歲月神偷》《倩女幽魂》《青蛇》等等等等,可是他們有一個普遍的規律:都是離我們很遠的電影了。

說起來挺可悲的,在國外被諾蘭、芬奇們屢屢刷新IMDB排名的時候,我們的新片好像在豆瓣能混個7分就已經燒高香了,難道是觀眾們都變挑剔了嗎?還是……???

青蛇中的王祖賢和張曼玉,那時的仙女

『伍』 如何評價《無間道》三部曲

它不是一部簡單的靠明星堆積的影片,它的成功更在於與以往的香港警匪片相比有了很大突破。
這部電影並不像其他的香港警匪片那樣只依靠英雄出場,
而是以精妙的劇情、瀟灑利落的鏡頭剪輯來感染觀眾,用跌宕起伏的情節來表現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
此外這部影片表現了復雜的警匪關系,但又不僅限於彼此間的爾虞我詐,特別是陳永仁最終悲情的殉職,
使《無間道》走出了一般警匪影片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大圓滿模式。
導演的良苦用心還表現在很多其他電影技術的應用上,
比如影片不時的回播劉建明目送陳永仁離開警校那一幕,
用他們人生錯位的起點,推動故事的發展,不可否認這是很聰明的方法

《無間道》有個明顯欠缺,就是將劉德華、梁朝偉飾演的那兩個卧底角色設計得過於對應。
此外誇大黑社會的勢力也是該片的一個明顯問題,認真追究起來,
香港又不是哥倫比亞,劇中的毒販在現實中不可能有那麼大的本事

『陸』 香港電影的起源和歷史

1904 年,才有第一個中國人在中國香港從事電影事業,他就是余順豐。7而第一部在中國香港拍攝的故事片是1909 年由亞細亞影戲公司(圖右)製作《偷燒鴨》,它是一部短片,劇情很簡單:一個瘦小的小偷(由梁少玻飾演)偷一個胖商人(由黃仲文扮演)販賣的燒鴨,被警察(由黎北海扮演)發覺,把小偷捉住。而這部片的導演是梁少坡,他是中國香港第一位電影導演,也同時是第一位男主角。1973 年美國人賓傑門•布拉斯基創辦了中國香港首家電影公司「華美影片公司」8並與「中國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9合作拍成《莊子試妻》,但當此片拍完後布拉斯基把影片帶回美國,因此由中國香港電影公司製作的第一部電影,只在美國上映而從來沒有在中國香港面世。在 1922 年,黎民偉建立了中國香港首家中國人全資擁有的電影公司—「民新」,並於 1924 年生產了中國香港第一部故事長片《胭脂》,而在 1925 至 1926 年,省港大 *** 爆發,長達十六個月之久,並導致了民新電影廠在中國香港的製作結束,轉移到上海發展,而且使中國香港一些剛冒起的電影公司倒閉,少數則轉移至廣州。1930 年代,中國香港的電影隨著黎北海(黎民偉的哥哥)創建「中國香港電影公司」而開始復甦,而由黎民偉所創7餘慕雲:《中國香港電影掌故》(第一輯),(中國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85 年),頁 148由布拉斯基負責拍片資金、設備和技術,黎民偉則負責供應電影劇本、演員、服裝和道具。但在拍攝完《莊子試妻》一片後,華美便告完結,它甚至被視為一有名無實的電影製作公司,因為它既沒有辦公地址,也沒有在中國香港公映過它的唯一的作品。9黎民偉認為電影不單是娛樂,更是「移風易俗,輔助教育,改良社會的工具」。在中國處於列強占據的情況下,他強調以「電影救國」。故中國香港電業事業在早期已有一個比娛樂更崇高之理想,為中國香港電影奠下一良好的發展方向。 上海「民新」與幾間公司合並成「聯華影業公司」並於 1931 年在中國香港建立分廠及成立電影學校——「聯華演員養成所」培訓了一批著名的粵語片導演如黃岱,而該校的名導師關文清(著名導演)更造就了兩位超級影星:吳楚帆和黃曼梨。另外在三十年代的中國香港電影有一個特色就是不少港產粵語片皆是重拍或改編自上海的著名國語片,例如:《胭脂淚》改編自《神女》;《南國姊妹花》改自《姊妹花》等。中國香港在 1933 年前所出產的電影皆是默片。除了有音樂外,通常有解畫人講解。「據說在 1930 年期間,在太平戲院放映《火燒紅蓮寺》時,解畫人便有數名之多,配合動作繪形繪聲,效果不錯。」而在 1932 年,廣州出產第一部局部的有聲粵語片《無敵情魔》;其後亦有第一部全部有粵語對白的粵語片《戰地兩孤女》,這兩部片先後在港上映。在 1932 年末,中國香港第一間生產有聲電影的「中華製造聲默片有限公司」在中國香港招股,並於 1935 年,中國香港電影才完全進入有聲電影之年代。1940 年代,中國香港「大觀影片公司」美國分廠出品的《華僑之光》是中國香港第一部局部彩色(三原彩色)立體電影。在同年春「南洋影片公司模旅」主事人邵村人發起了一個名為「粵語片革新運動」,他認為若要改善中國香港電影必先需把影片的質素提高,並主張先從劇本著手,才能產生好電影,更羅致了各方各面的技術人員,網路名符其實的一級演員及一群文字與電影藝術均有專業修養的青年擔任。 例如古龍耕、馮鳳歌等人。「南洋」在這次革新運動下創作出《千金一笑》,《怪俠一枝梅》,《望夫山》,《何日君再來》等名作。其後爛仿,中國香港陷入戰亂時期,「從 1941 年 12 月日本入侵中國香港並炸毀了大觀電影廠和其他電影設施,1946 年年初,中國香港電影業處於完全停頓的狀態。」其實自 1945 年末已有「聯藝」,「華聲」,「聯聲」等電影公司復員,復業,但由於一些主要電影工作者如關文清,吳楚帆,白燕等還在外地,而且一些中國香港原有的電影製片場地如「南洋片場」,「大觀片場」等受到破壞,已經變成廢墟一片;加上一些製片器材亦缺乏,因此中國香港電影業直至 1946 年才開始正式復甦。「港土重光後,娛樂事業日趨蓬勃,尤以電影院,觀眾更形擁擠,每逢佳片放映,老早即造滿座。」也有言「1940 年代末到 1960 年代中是粵語影片的盛產期。每年有 200 部粵語片旦歷凳問世,其中不少是粵劇片。」但其實自 1946 年代後除了粵語片外,國語片也同時發展起來,這更是由於在內戰期間上海時局動盪,國內的著名電影人如張善琨,李祖永,朱石麟等;演員則有周旋,嚴俊和白光等紛紛南下。在此時張善琨與李祖永在中國香港成立了「永華影業公司」(1947-1954)並於 1948 年拍攝《國魂》及《清宮秘史》兩套轟動一時的著名電影。在 1940 年代末還有「大中華」,「長城」,「國泰」等國語電影廠出現,這些電影廠更出產了不少著名電影,如「長城」推出《一代妖姬》一片,哄動一時,成為一代名片。踏入 50 年代,被喻為是中國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由於戰後中國香港社會還未完全復原,加上大量難民湧入,造成不少嚴重社會問題。 「七日鮮」 ,因為這些影片一個星期使能拍完。但此時亦有不少嚴肅認真之作,例如「中聯」的《家》(根據巴金的小說改編),「中聯」創業於 1952 年,其創辦人共有二十一位,他們全都是粵語片中的精英份子,如:吳楚帆,張活游,馬師曾,吳回,白燕,黃曼梨等。他們創立「中聯」有一個共同目標:「拋開脫離現實,內容空泛的粵劇片,生產既娛樂大眾又有教育意義的社會意識片。」而在「七日鮮」影片充斥下致使中國香港粵語片變得低俗,為了改善中國香港電影這種粗製濫糙之風氣,一批有志向的電影人如:吳楚帆,吳回,秦劍,高魯泉,紅線女,李月清等一百六十四人發起了一個名為「粵語片清潔運動」(圖右)去提高影片之質素,改善中國香港電影之發展。粵語片在 50 年代中到 60 年代初產量驚人,而且類型眾多,有戲曲、武俠、喜劇、文藝、倫理等,可謂百花齊放。可是隨著戰後出生的一代逐漸成長,社會日趨繁榮和西化,年青一代有較高的教育水平,以往的傳統粵語片己無法滿足他們的口味,故出現了以經紀,白領及工廠女工為題材的都市喜劇、模仿西方間諜片的偵探動作片、全盤西化的歌舞片等,更出現了陳寶珠,蕭芳芳等青春偶像片熱潮。而同時「其實自 1961 年「邵氏」在清水灣的影城落成大展拳腳,開拓新院線,引進新科技……國語片的製作已非小本濫拍的粵語片所能及。」 《獨臂刀》轟動影壇,國語片在 60 年代中開始大行其道,相反由於市場之轉變,國語片之沖擊,加上 1967 年中國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啟播,電視的普及吸引了一批觀眾,粵語片之產量開始下降。同時當時的導演因粵語片產量下降為了維持發展他拍了許多低成本的粵語 *** ,踏入七十年代李翰祥導演開始以風月題材作為出發點,拍制了不少情慾電影, *** 之興起亦成為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電影業的一個特色。1971 年李小龍的《唐山大兄》再次把功夫片推上高峰,此時中國香港電影仍以國語片為主導,直至 1973 年才再次出現一部新的粵語片《七十二家房客》,翌年也有許冠文的《鬼馬雙星》到了 1977 年粵語片的產量才超過國語片,故到了 1970年代中粵語片才重新興起。而踏入 70,80 年代的交替期可以說時中國香港電影發展的一個新里程。一批曾在外國攻讀電影的青年,返港後在電視台取得實際的編導經驗,其後紛紛投身影圈,以西方的拍攝巧創作出不少著名電影,為中國香港電影製作帶來一次變革,造成所謂「新浪潮」(New Wave)之出現,「這股新力量,這套新觀念,跟中國香港電影界長久以來的傳統制度和觀念又是那未的不同。他們一旦能夠打入這個圈子,所帶來的新氣象是可以期待的。」這批新進人材亦創作了不少著名電影,如:許鞍華的《瘋劫》,《投奔怒海》,《傾城之戀》,徐克的《蝶變》,嚴浩的《似水流年》,《滾滾紅塵》,方育的《平父子情》,《半邊人》,還有麥當雄,冼杞然,譚家明等人。而部分電影如嚴浩的《似水流年》,徐克的《蝶變》等更被選入二十世紀中文電影一百強,與經典電影《清宮秘史》等齊名。 元素,為中國香港電影注入當代感性、都會氣息,也為中國香港電影帶進現代化之局面。「新浪潮帶來了技術革新,題材的多樣化,以及大量對電影技術藝術熱心無比的新人全面投入電影界,中國香港的商業電影從而獲到更現代化的新面貌。」20時至今日,中國香港電影陷入低潮,這無疑與創作者的方向有關,他們從市場利益為著眼點,推出一些低俗搞笑電影,使影片變得無主題,無內涵,與 50 年代中那些「七日鮮」電影無分別。 歷史—電影教學電影就如黎民偉先生所言是「移風易俗,輔助教育,改良社會的工具」,亦是歷史教學中最有效的教學工具,電影往往不斷反映當地的歷史,不同國家的電影也反映出不同國家的歷史及文化,利用電影可以把一些已被遺忘的歷史片段通過影像,聲音的結合重現於學生眼前,再配合課本及老師的講解使學生能更有效掌握課文內容。 fed.cu.e/history/history2001/movieandhisteaching.pdf
這位大大你好 我本身也有急需用錢 找銀行真的太慢了 我知道 中壢仁寶當鋪 有在幫人代辦二胎 估價速度快 放款速度快 息低保密 你可以去詢問看看 我之前有在那裡借過 服務態度好 辦事效率好 真的是短期周轉的好幫手 放心啦!仁寶當鋪是 *** 立案合法當鋪 網路上的風評也非常好 在 中壢YKK對面 03-4520077

『柒』 影響香港電影進程的十部佳作——十大經典港片,不服來辯!

香港電影是華語電影的先驅者。華語電影是分割成四個地方發展的:香港電影、大陸電影、新加坡電影和台灣電影。在1997年回歸之前,香港已發展成為華語世界(包括海外華人社會)以至東亞電影的製作基地之一。幾十年來,香港一直是電影工業基地之一和電影出口地之一,人們把它稱做「東方好萊塢」。

十、《無間道》

《最佳拍檔》是由曾志偉、林領東、劉家良執導的一部電影,許冠傑,麥嘉,張艾嘉主演,林子祥,徐克,友情出演的一部喜劇電影。電影講述了神偷黑貓盜寶時無間中遺下一隻白手套展開,警方懷疑是國際犯罪集團的「白手套」所為,於是驚動國際刑警,派光頭神探前來查案;而黑手黨因為有人冒充其「白手套"四處犯罪,也派殺手來港調查。這倒讓黑貓感到危機重重,為保命向警方自首,並一起對付真正的「白手套」。

八、【A計劃】

《A計劃》是1983年上映的一部喜劇警匪電影,由成龍執導,成龍、元彪與洪金寶主演。該片主要講述的是20世紀初,警察(陸警)與水警士官因為在官場上的仇恨,進而在一間酒吧中引起一場激烈的戰斗,從而展開一連串緊張的故事。

七、【甜蜜蜜】

六、【倩女幽魂】

五、【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

四、【阿飛正傳】

《阿飛正傳》是影之傑製作有限公司投資出品的經典文藝片,由王家衛執導,張國榮、張曼玉、劉嘉玲、劉德華、張學友、梁朝偉主演。

此片描述了一位孤傲、叛逆青年的內心世界,真實再現了香港普通青年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狀況。1990年12月15日,影片於香港上映。1991年,影片在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獎項。張國榮憑借《阿飛正傳》獲得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2005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選出「100部最具代表性的中國電影」,《阿飛正傳》名列第三位。 2008年,《阿飛正傳》在韓國重新上映。

三、【大話西遊】

《大話西遊》是由周星馳彩星電影公司和西安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的愛情悲喜劇電影,由劉鎮偉執導,周星馳、朱茵、吳孟達和莫文蔚等人主演。 《大話西遊》由《月光寶盒》和《大聖娶親》兩部組成,講述了一個跨越時空的愛情故事。

影片於1995年在香港和內地上映,直到1997年後才開始在內地高校和網路上流傳並迅速走紅,風靡一時,經久不衰,影響范圍很廣。 影片上映20年之際,《大話西遊》於2014年10月24日在內地重映。

二、【精武門】

一、【英雄本色】

『捌』 推薦幾部香港僵屍類電影。

推薦這篇魏君子的BLOG:「僵屍大時代」——香港僵屍電影漫談(提到的都是經典)

吸血鬼及僵屍電影在西方已有70多年的歷史,類型成熟、影響廣泛,不僅啟發香港拍攝此類影片,更對其有著「偷師」的借鑒意義。即便在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寶禾公司製作的極具中國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屍片」接連創造票房傳奇,令得跟風搶拍之作橫行,成功引領「僵屍大時代」潮流之際,亦不能完全擺脫西洋「吸血鬼及僵屍片」的文化影響。——因此,要概括整個香港僵屍片的盛衰歷史,我們或可從「西風東漸、土洋結合」這八字中窺出些關乎「跨文化」的究竟來。

·壹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香港驚悚鬼怪電影的發展緩慢,影片數量質量皆遠及不上喜劇、歌舞、武俠、功夫等類型片。至於僵屍片,更屬於被遺忘的題材,偶爾幾部如《僵屍復仇》也只是模仿西方僵屍片的簡陋之作,並未引起反響。倒是1974年,邵氏電影公司與英國公司合作拍攝了一部集合西方吸血僵屍和「湘西趕屍」傳說的《七金屍》在當時頗受關注,影片由英國人執導,劉家良任動作設計,姜大衛、劉家榮等人聯合主演,可算得第一部土洋結合的僵屍片。不過,可惜的是,邵氏公司對該片的宣傳攻勢雖強,但由於影片風格怪異,內容雜糅,觀眾不能接受,票房最終慘敗。並由此導致之後十年,香港鮮有人再敢碰僵屍電影!
到得80年代初期,以許鞍華、余允杭、於仁泰等新浪潮導演拍攝的《瘋劫》、《撞到正》、《凶榜》、《山狗》、《靈氣逼人》等驚悚鬼怪電影,運用先進的拍攝技巧,個性化的創作理念,營造出空前的恐怖氣氛,令本埠觀眾耳目一新,叫好叫座,反應熱烈;與此同時,洪金寶融合功夫喜劇與鬼怪元素的《鬼打鬼》系列則開創了「靈幻功夫片」潮流,票房鼎盛,極受歡迎;至此,香港的驚悚鬼怪電影方才真正大行其道,其勢至今不衰。
低成本製作的「靈幻功夫片」大獲成功,使得洪金寶和他的寶禾公司嘗到了甜頭。繼《鬼打鬼》、《人嚇人》、《人嚇鬼》之後,洪金寶又開始嘗試將僵屍題材融入「靈幻功夫片」中,不過當時洪金寶等人對本土民俗傳說的僵屍顯然沒有信心,而是想西風東漸,打算借70年代風行歐美的「吸血僵屍」吸引香港觀眾的眼球,因此,專門聘請了英國拍僵屍片的高手設計僵屍造型及嚇人橋段——但後來洪金寶、劉觀偉、林正英等人經過一番仔細研究,發覺西洋吸血僵屍的意念始終無法與他們的靈幻功夫融到一處,便放棄了這一做法。
恰在這時,於仁泰與許冠文拍出了一部《追鬼七雄》,影片向中國傳統民俗取經,借「湘西趕屍」為噱頭,以鄭則仕、許冠英的趕屍道士大戰僵屍的情節製造笑料和緊張氣氛,雖不算特別成功,卻啟發了洪金寶、劉觀偉等人。於是,寶禾公司創作組轉而立足本土,深入挖掘民俗趣味,力求影片風格與「鬼打鬼」系列的「功夫·喜劇·靈幻」一脈相承,終於在1985年製作完成了香港僵屍片中具有開創意義的經典之作《僵屍先生》(劉觀偉執導)。

·貳
「香港的僵屍電影只是功夫片的借屍還魂」——香港影評人吳昊先生此話確實一針見血。單拿《僵屍先生》來說,當年功夫片中最常見的民初背景、師徒關系、鬥趣情節都被編劇直接套用到影片中,有關「僵屍」和「茅山術」的具體細節則極具民間色彩,用糯米、墨線、桃木劍、黃紙符降制僵屍的民俗傳奇手法都被《僵屍先生》統統吸收,並被「九叔」林正英用極其專業的「茅山」手法一一施展開來。
僵屍的造型動作特徵同樣向民俗傳說取經:身著清朝官服,雙手伸直,雙足並攏如麻雀般一蹦一跳,以人之呼吸辨別方位(同理,人閉呼吸可避僵屍,這也是《僵屍先生》最令觀眾印象深刻之處,由此該片在台灣上映時又叫作《停止呼吸》)。但即便如此,片中僵屍獠牙利爪,人被咬中吸血亦變僵屍仍然受到西方吸血鬼及僵屍片的啟發。
另外,《僵屍先生》中的「靈異怪類」也並非全是「僵屍」,尚有王小鳳扮演的女鬼色迷男子的情節,事實上《僵屍先生》以及以後的同類影片中也都有僵屍之外的鬼魂精怪出現,而香港的僵屍片在某種程度上本來就應屬於洪金寶開創的「靈幻功夫」片范疇,只不過可以獨立成章罷了。
《僵屍先生》於1985年底公映,觀眾趨之若騖,票房狂收2000萬,列當年十大賣座影片第五位,引起巨大轟動。次年5月,寶禾公司再度出擊,拍攝了《僵屍翻生》,影片將《僵屍先生》中的驚鴻一瞥的趕屍情節發揚光大。「湘西趕屍」的民俗傳說被加以改良在銀幕上蔚為奇觀:深山荒野之中,茅山法師前面搖鈴引路,後面蹦跳著一串頭貼黃紙符的僵屍,情景詭異新奇,令觀眾大為受落。而「僵屍翻生」則是影片最大的噱頭:被趕之行屍被施法變成恐怖僵屍,茅山師徒驚慌失措,手忙腳亂,刺激搞笑,盡顯黑色喜劇風格,自然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正因為《僵屍翻生》延續了《僵屍先生》的成功,才使得港台片商覺得有利可圖,掀起了爭拍僵屍片的熱潮。僅1986年下半年就有近10部跟風之作上映,其中較有名氣的有袁和平導演的《僵屍怕怕》、黃鷹導演的《茅山學堂》等。嚴格來說,這些影片雖然故事情節有所變化,但皆未跳出《僵屍先生》和《僵屍翻生》設定的茅山術斗惡僵屍的套路,盡管個別搞笑嚇人橋段襲自西方吸血僵屍片,整體卻仍是中國傳統民俗趣味的體現。——相比之下,洪家班的寶禾影業同年推出的另一部僵屍片《僵屍家族》,則積極向國外電影偷橋,不僅在當時香港僵屍片中獨樹一幟,更成功打入日本市場,受到熱烈歡迎。
說到《僵屍家族》與同期香港僵屍電影的最不同處是僵屍有了感情,僵屍原本被描繪成毫無人性知覺的怪物,而片中這三個僵屍因是父母與兒子的關系,自然舐犢情深。小僵屍誤落人間,與幾個小孩又有了深厚友情,玩些溫馨有趣的小把戲,明顯是抄自斯皮爾伯格《E.T》外星人故事,雖然只借了皮毛,僵屍倒也稍沾了些親情友情氣。不過,畢竟是嗜血殺戮的行屍走肉,最後一場僵屍大鬧繁華都市的重頭戲又借鑒了日本的怪獸電影的情節,香港觀眾看得離奇有趣,日本觀眾卻是親切熟悉。再加上具有超能力的小僵屍正合扶桑文化口味,更使得《僵屍家族》在日本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之後竟也出現了短暫的「僵屍熱潮」,恐怕這是香港電影人所沒有想到的。

·叄
1987年是僵屍題材風頭正勁之時,引領僵屍電影潮流的寶禾影業雖然狠嘗了幾次「僵屍」的甜頭,卻沒有接著搶市,而是拍了一部《靈幻先生》。影片在大玩功夫法術鬼怪魂精之餘,惟獨沒和僵屍沾邊,只涉及了另一類民間傳說中活人被術士施法控制的所謂「行屍」。不過,即便如此,片中呂方和小孩演的搗蛋鬼的服裝造型,仍然像足了日本觀眾喜歡的清朝僵屍。另外,同期的幾部喜劇片如《精裝追女仔2》《福星闖江湖》中都加了扮僵屍嚇人的搞笑橋段,看來其時「僵屍」熱潮的影響力已不僅限於同類影片。
同樣在1987年,鄧光榮的「影之傑」電影公司製作了一部完全不同於寶禾公司開創的茅山道士施法的新型僵屍片:《猛鬼差館》。該片由兩名在當年名不見經傳的年輕電影人負責劇本編寫和導演工作。其中一人叫做王家衛,本來主要為陳勛奇作編劇,但並不是很成功,還曾經因劇本編寫太慢被新藝城炒了魷魚。另一人叫劉鎮偉,本來不是搞電影的,早年在某財務公司工作,後來該公司搞起了電影,成立了「世紀」電影公司,他便成了該公司的製片經理。監制了《凶榜》、《殺出西盤營》、《烈火青春》幾部「新浪潮」導演作品後,對電影的興趣愈發濃厚,竟棄了製片經理不當,改做電影編導。
兩人合作的這部《猛鬼差館》雖然是當時最熱門的「僵屍「題材,卻並未淪為跟風之作,而是藉助流行拍檔喜劇模式,配合各式各樣中西鬼片的驚悚搞笑情節,拍成時裝版的警察、僵屍大鬥法的驚悚搞笑喜劇,與林正英民初背景的茅山僵屍片大異其趣。影片的「僵屍」也不再是清朝遺老,居然改為抗日時期在港自殺的日本大佐,而且仿效身披黑色抖篷的西方紅眼吸血鬼形象,至於片中警察們最初採用的對付僵屍的方法亦是用木樁釘入僵屍心臟和大蒜辟邪等西方降治吸血鬼的路數。
《猛鬼差館》上映後,觀眾對這種「土洋結合」的僵屍片倍感新鮮,票房自然輕易過千萬。劉、王嘗此甜頭,豈能罷休?1988年再次聯合編劇,以《猛鬼差館》原班人馬繼續打造時裝僵屍喜劇《猛鬼學堂》,上演了警察捉鬼部隊大戰僵屍猛鬼的瘋狂好戲,影片繼續向西方類型片借橋,同時又大膽創新,比如用放水放電消滅僵屍的方法,不僅本土茅山術中沒有,亦不見於西方的吸血僵屍片。——相較而言,與該片同年上映的《僵屍叔叔》卻仍體現了本土化的民俗傳奇,以前「寶禾」僵屍片中常見的搖鈴趕屍、師徒鬥趣,門派之別的惡作劇整蠱、茅山法術大斗清朝僵屍的等等橋段皆被《僵屍叔叔》照單全收,並且拍得趣味盎然、娛樂性十足,再次延續了寶禾公司製作僵屍電影的票房神話。只可惜,它已是香港完全本土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屍片」的最後一次風光了。

·肆
在香港的僵屍電影中,許多影星都扮演過降妖伏魔的「茅山道長」,比如鍾發、陳友,鄭則仕、吳耀漢,甚至玩票的名作家倪匡等人。但若論最受歡迎、拍得最多,則當屬林正英「一字眉、冷幽默、身手敏捷、連畫符念咒都有款有型」的茅山道長形象最是深入人心。而作為香港僵屍電影的代表人物,林正英對僵屍片這種令自己聲名鵲起的題材確實也情有獨鍾,為它付出了不少心血。
因此,當香港傳統的茅山僵屍片由於被眾多跟風之作反復模仿毫無創新,以至漸漸失去觀眾時,林正英為避免香港僵屍電影黔驢技窮、自斷生路,拍攝的此類影片在力保不失本土民俗趣味之餘,亦開始積極將西方吸血鬼及僵屍融入香港僵屍片中,他於1989年自導自演的《一眉道人》便是其「土洋結合」的最佳範本,該片不僅將民間「養鬼」之說改成「養小僵屍」,道長與小僵屍居然情同父子、共同對敵!而且大膽引出西洋吸血僵屍,來一場中西大戰,影片最熱鬧新奇之處便是茅山術降不住西洋僵屍,一眉道人無奈之下用炸葯爆破,卻仍然不能奏效,最終竟是用泥沼困住西洋僵屍,方才大功告成。
整部《一眉道人》搞笑刺激,茅山道長與基督教徒的「雞同鴨講」、茅山術與西方僵屍斗在一起的新奇效果皆令觀眾大為受落。影片上映後票房過千萬,雖因林正英不計成本、精益求精未能盈利,卻打開了香港電影人重新審視本土僵屍電影的思路。之後的1990年,本已山窮水盡的香港僵屍電影再度掀起創作熱潮,西風東漸之勢亦愈演愈烈。
打響1990年僵屍電影第一炮的,是與林正英共同出身洪家家班的錢月笙、陳會毅,兩人合作的《捉鬼合家歡》名為「捉鬼」,實為「收藏僵屍」,鬼倒是有一個,卻是忠心耿耿的「鬼仆」。影片最有創意的地方是開篇用現代科學儀器給僵屍做實驗,本來很有搞頭,可惜沒有深入,最終只淪為一個小噱頭而已。
林正英在這年也拍出一部《驅魔警察》,從民初走向現代,沿襲了劉鎮偉《猛鬼差館》中警察拍檔與屍魔鬥法的模式,不過玩的仍是茅山術,算是茅山僵屍片與警察搭檔破案兩大類型片的綜合體。至於擅長中西混合的劉鎮偉,在稍後的《屍家重地》中,表面看來似乎向本土傳統僵屍片取經,並夾以盜寶情節,實質上卻是借僵屍題材調侃政治。影片中的千年僵屍居然是秦始皇,而且仍如生前一般桀傲張狂。一群人在舞台上假扮荊軻、王昭君胡搞亂唱、意圖接近秦屍然後滅之的橋段,充滿戲謔,實是劉鎮偉喜劇風格的最佳體現!
其實,若論香港的僵屍片中將民俗傳統與西洋吸血僵屍結合得最為荒誕的,應首推陸劍明導演的《僵屍醫生》。影片從醫生林保怡在英格蘭與女吸血鬼陳雅倫在一夜風流時被咬,事後回港逐漸呈現西方吸血僵屍症狀:如懼怕陽光、貪食患者鮮血,喜著黑色斗篷、晚上睡覺甚至如蝙蝠倒懸粱上等等,好在那女吸血鬼又運功將他治好。孰料此時吸血鬼伯爵趕到香港,於是眾人與其在醫院展開血戰,眼看不敵之際,林保怡等三名男醫生竟然被劉、關、張蜀漢三傑附身,最終戰敗西洋吸血僵屍!
無可否認,《屍家重地》與《僵屍醫生》的編劇都有信馬由韁的超強想像力,但如此單純為搞笑而搞笑的荒誕不經,觀眾似乎並不買帳。相比之下,倒是德寶公司製作的完全西洋化的吸血鬼電影《一咬OK》在1990年的幾部僵屍片中最受歡迎,林子祥所飾的吸血鬼李伯爵,身處歐洲古堡,身著黑色禮服,如西方哥特文學中的貴族吸血鬼一般優雅,影片情節亦是有吸血、有驚情,有惡斗、有浪漫,頗得西方吸血鬼影片神韻,只是少了些驚恐怖的氣氛罷了。這與之前香港的僵屍電影只顧胡亂抄襲和盲目嫁接,卻從不理會西方吸血鬼與僵屍原來有本質不同的做法大相徑庭,可稱得上香港僵屍片向國際化靠攏的一次大膽嘗試。

·伍
盡管1990年香港僵屍電影的創作呈現出多元化格局,有的甚至完全放棄了本土茅山術的傳統套路,但總的來講,反映並不如人意。太多的粗製濫造使得觀眾對這類題材已經開始厭倦漠然,再加上王晶的賭片和稍後徐克的武俠片開始大行其道,電影片商聞風而動,都改拍賭片和武俠片去了,一時間當年極受歡迎的僵屍題材竟鮮有人再敢涉及。
而事實上,此時僵屍電影確實已積重難返,可憐只剩下林正英獨撐大局,雖然又拍出如《非洲和尚》這等集茅山法術、異域風俗、喜劇名片《上帝也瘋狂》的非洲土著,以及善良的僵屍祖宗大戰非洲巨人等諸多精彩橋段的創意之作,但最終無力回天。因此,這之後的作品無論是回歸本土茅山僵屍片的《僵屍至尊》、《新僵屍先生》、《音樂僵屍》、《湘西屍王》,還是如《一咬OK》一樣完全效仿西方吸血鬼電影的《一屋哨牙鬼》都不可避免的接連票房敗北——待到1993年,港台跟風武俠片的熱潮風起雲涌之時,香港的僵屍片卻徹底陷入絕境。
不過,俗語有雲:百足之蟲,死而不僵。20世紀90年代中期,僵屍題材雖然在香港大銀幕上幾近絕跡,卻在電視熒屏上繼續「苟延殘喘」,而這依然要歸功於「僵屍道長」林正英的不離不棄。1995年至1997年,他與亞視合作拍攝的《僵屍道長》系列劇集,收視率非常理想,令他看到了體現本土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屍片還是大有市場的。誰知就在林正英欲再接再厲、准備接拍《僵屍道長》第三部時,卻因肝癌於1997年病逝。這位平時素來低調的「老實人」(蔡瀾語)的死訊一公布,香港電影界皆驚,痛惜之餘,不免哀嘆香港自《僵屍先生》以來創立的只用土法特技及功夫雜技便可營造驚人視覺效果、且具有黑色喜劇風格的茅山僵屍片,在林正英仙逝後恐怕真的要失傳了。
事實似乎正是如此,且看90年代末期至新世紀之初,香港銀幕上倒是又出現了類似僵屍電影的《生化壽屍》(葉偉信導演)和《生化特警之喪屍任務》(鄭偉文導演)等片,不過它們的主幹情節模仿的皆是西方電子游戲《生化危機》,至於什麼生化壽屍、喪屍也都是舶來品,主要是靠病毒感染,面目猙獰兇殘嚇人或可與中國本土僵屍有一拼,但嚴格來說,其實與僵屍片根本無甚關聯。而在電視熒屏上,亞視在林正英死後,放棄製作傳統民俗的《僵屍道長》,轉而拍攝完全借鑒西方吸血僵屍家族體系的現代靈異劇《我和僵屍有個約會》,劇情則是中西合璧,主題較之以前完全娛樂性的僵屍片更有深意,講愛與拯救,再加上製作精良,表演出色,結果大受歡迎,連亞視的死對頭、無線電視台的老闆邵逸夫都大度的誇《我和僵屍有個約會》拍得好看呢。但盡管如此,該劇拍到第二部便開始收視下滑,並且這股「西風東漸」的僵屍題材也並未因此延伸到大銀幕上來。

·陸
說到近兩年來的香港僵屍電影,倒有兩部問世,一部是2001年梁鴻華導演的《趕屍先生》,另一部是徐克監制、錢升偉導演的《僵屍大時代》。這兩部電影皆可稱得上回歸傳統的茅山僵屍片,《趕屍先生》甚至完全取材自湘西趕屍的傳說,集巫術、茅山、下蠱等民俗怪談於一身,連男女角色的服飾都取自湘西少數民族,追根溯源到如此境地,在港片中固然少見,但對觀眾而言,卻也未覺有多新鮮。至於徐克的《僵屍大時代》,表面看來,清末背景、師徒鬥趣、深宅鬥法、屍變、師徒合力斗僵屍體等情節皆是套自本土傳統僵屍片,但實際上仍體現了徐克一貫的冷竣風格,人與人之間各懷鬼胎、爾鷸我詐,為了面子傳宗接代、為了利益謀財害命!暗冷的色調,驚魂的夜晚,兒女之情是如此蒼白無力,有的只是對僵屍的恐懼,對這個世道的漠然。
《蜀山傳》之後的徐克沒有再大玩電腦特技,而是注重寫實的動作打鬥,但剪接依然凌厲,視覺效果依然驚人。只可惜《僵屍大時代》空有徐克的意念,卻沒有良好的內容和細節基礎,各方面都不對勁,讓觀眾看得莫名其妙,仍不免淪為一部技術性電影,最終竟至影片迄今還未公開上映,只以音像製品方式流入市場的悲慘境地。
現今看來,體現民俗傳統的茅山僵屍片似乎已走到盡頭,少有觀眾捧場。而2003年的《千機變》則走了一條完全洋化的路子,影片完全借鑒西方吸血僵屍片(尤其是《刀鋒戰士》)的模式,僵屍聖典「Day for night」,陳冠希、黃秋生出身僵屍家族,鄭伊健、鍾欣桐身為僵屍獵人,僵屍王子與凡人女孩的愛情等等都似曾相識。
不過,《千機變》整體雖是僵屍片格局,但情節卻多以Twins這兩個小女生的吵吵鬧鬧和愛情經歷為主,蔡卓妍的兩次戀愛,鍾欣桐喜歡成熟的老大哥,彷彿一部靈幻動作版的《這個夏天有異性》,只有開篇和結尾兩場斗僵屍的戲份才有點僵屍片的樣子。看來即便是僵屍題材也不能壓制Twins的青春活力,而林超賢只能將《千機變》拍成混合類型的電影,有動作打鬥、有法術特技、有詼諧搞笑、有生死煽情、有輕松愛情、故事駁雜得頗具港片特色,只可惜情節難免鬆散,橋段老套,不見導演功力。至於《千機變》的特技,倒是很花哨,看得出來花了很多精力和時間進行製作,僵屍飛檐走壁的電腦特技像極了《蜘蛛俠》,其他如僵屍屍化、蝙蝠亂飛、教堂決戰的特技畫面雖然似模似樣,不過卻似曾相識,未見新奇,因此營造出的視覺奇觀恐怕也不會有令人驚艷的感覺。
劇本的蒼白和導演的失敗註定了這部擁有明星陣容、動作特技等諸多賣點的《千機變》將成為熱鬧一時的流星之作。強大的宣傳攻勢雖然令《千機變》的票房暫時收得,卻對香港僵屍電影的復興毫無用處。

其實,相見不如懷念,縱然香港僵屍片真的風雲再起,但世間已無「九叔林正英」,又有什麼意思?
也罷,香港電影的「僵屍大時代」只能是一個記憶了。所謂重掀熱潮,不過是我等港片遺少的痴人說夢,偶爾無聊喟嘆一下總可以吧。

閱讀全文

與新世紀初香港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開棺電影電影高清完整版 瀏覽:976
2021新年帶孩子看的電影 瀏覽:154
惠南今日電影 瀏覽:383
日本高清動作片www電影 瀏覽:668
中學生看的電影小鞋子 瀏覽:183
優酷高清電影哪裡看 瀏覽:579
國產電影良心 瀏覽:364
香港最新十大懸疑電影 瀏覽:870
推薦冷門香港電影 瀏覽:69
申彗星鏡子的MV是哪個電影 瀏覽:603
年今新電影 瀏覽:487
鄧玉華唱的映山紅出自哪個電影 瀏覽:988
身體里那個傢伙電影免費演員 瀏覽:552
亞洲麻豆中文電影網 瀏覽:322
二戰經典電影大全35部 瀏覽:157
懸崖高清完整版電影 瀏覽:609
湯姆索亞歷險記電影好句英文 瀏覽:24
叵測正版高清電影 瀏覽:326
如何看電影片段知道是哪個電影 瀏覽:978
恐怖電影推薦篇 瀏覽: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