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热门电影 > 德国入侵波兰电影有哪些

德国入侵波兰电影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4-24 14:53:51

① 希特勒闪击波兰是什么电影

希特勒闪击波兰是电影《波兰闪击战》。

波兰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也是世界战争史中著名的“闪电战”。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者“1939年九月战役”,西方各国称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

基本介绍

德军为了消灭英法盟国波兰,解除进攻西欧的后顾之忧,提高自己的战略地位,增加军事经济来源和建立进攻前苏联的战略基地,于是1939年3月21日,德国向波兰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割让但泽。

并赋予其在“波兰走廊”建筑公路、铁路的权利。不过被波兰拒绝了。1939年3月23日,英法正式结成军事同盟,不久后承诺对波兰的安全给予保证,使得波兰态度更加坚决。

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著名的十大战役之一“闪电战”。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而德国称其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

波兰战役是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亦于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

② 如何评价电影《钢琴家》

这部电影最可贵的是他的真实和其中反应的在迫害犹太人浪潮中的人性。

电影是由钢琴家维拉德斯娄·斯普尔曼的自传改编。斯普尔曼作为犹太人,虽然是一名如此有名气的钢琴家,在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浪潮中也不能幸免。他为了生活卖掉了钢琴,为了生存东躲西藏。在华沙被占领的前夕还在电台录制钢琴曲,波兰犹太民族不断受到各种没有尊严、没有生活权利的要求,不能走人行道,搬到犹太特区,赶到集中营,携带现金有限制,生活物资没有任何保障,路上随时可见饿死的人。还没有搬到犹太特区前,他不能带多萝塔去咖啡店,不能在公园散步,不能坐公共长椅,只能在街上站着聊天。电影中被打死的穿越墙下下水道的孩子,发疯的找丈夫的女人,一排趴在地上等待脑袋被打个洞的犹太人。纳粹在街上任意戏耍犹太人,没有理由的枪毙任何人,把轮椅上的老人推出窗外摔死。犹太人充当犹太警察迫害犹太人,高价卖给犹太同胞生活用品。

电影中也有暖意。帮助他出逃的犹太人,在登上集中营的火车上最后一刻救他的人,全家分享的那一块糖,波兰人给他的安全的生活地点,还有最后一幕里救他并给他食物的德国军官。犹太人和波兰人也开始反抗。。。

看完整部电影之后内心很震撼,我相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中国人民的苦难和故事一定不比电影中少,期待中国能出现这样一部影片。

这部电影的确令人感动。

所有制作精良的 历史 题材战争片都对衣着和武器相当考究,《钢琴家》也不例外。因为你可以看到在华沙大街上踢正步行军的德国军队,有铁丝网内各式各样被俘的德国军人,还有最后解放华沙的苏联军队。

本片除了大家都熟知的有关反战和人性的一些东西外,我第一次开始关注美国演员阿德里安·布劳迪,但是从后来的观察中并未发现他有多么大的突破。

除了上边的东西外,最重要的就是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德国军官专业户托马斯·克莱舒曼。他在后来的《刺杀希特勒》,《帝国的陷落》,两版《斯大林格勒》都有参演,都是德国军官。镜头时间并不多的T.K.最终博得了很多中国观众的青睐,他也渐渐成为了我们对德国军官的一个典型形象。

《钢琴师》——战争中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钢琴师》根据波兰犹太作曲家和钢琴家维拉德斯娄·斯普尔曼的真实自传改编(有兴趣的可以看小说原著),由罗曼·波兰斯基执导,阿德里安·布洛迪主演,影片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如蝼蚁般艰难生存的故事,于2002年9月25日在法国上映。

这部电影我看了三次,每次看完,内心依然震撼,整部电影没有过于让人不适的血腥镜头,但是却真实的还原二战期间波兰犹太人的悲痛遭遇。导演罗曼·波兰斯凭借此片拿下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罗曼·波兰斯本是一位法籍犹太人,但是这部影片导演在隐忍自己的感受,是以一个中立的态度来揭露那段 历史 。

人性的光辉在战争中不分国籍,不分种族地闪耀着,可人性的自私与丑陋也是深不见底的枯井。

男主斯皮尔曼是由美国演员阿德里安·布劳迪饰演,因为他特有的外形,高挺的鼻子,深陷的眼窝,特别符合犹太人的特点再加上本就扎实的演技,与这个角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成就了奥斯卡 历史 上最年轻的影帝。

斯皮尔曼,波兰籍犹太人,在当地电视台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也是家喻户晓的钢琴家。在战争来临之前,一家人幸福融洽地生活在一起。可是炮火毁灭了这一切,毁灭了男主的家庭,爱情,包括他的尊严。影片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德军要入侵波兰的时候,男主一家准备逃亡,但是在广播中听到英美有计划对德宣战,而放弃了逃亡的计划。当晚母亲还准备了丰富的晚餐来庆祝,却不知道这个不切实际的希望给他们带来了支离破碎的家庭。德军入侵波兰后,要求所有犹太人必须贴上标志性袖章,妹妹一开始拒绝,可最后也被迫屈服,这似乎象征了当时大部分的犹太人,认为退后一步,会换来海阔天空,却不知道每一步妥协的背后,是离深渊越来越近。

户口登记到袖章到隔离区再到集中营,大批大批的犹太人就像慢慢被圈养的牲畜,越来越无处可逃。影片中可以看到犹太人当街无辜被戏虐,被枪杀,甚至于晚上安静地在自家吃饭,都有可能随机被德军挑中扔下高楼活活摔死,这样的纳粹德军固然可恨,但是在隔离区内大批犹太人却没有任何反抗意识,甚至还听着音乐,数着手中金币,片中在大批送往集中营的等候广场上,一个犹太老人表示这是去往死亡的路,我们应该抵抗,反击,我们人数不少,我们会有赢的机会,但是却有人反对,德国人需要劳动力,他们不会白白浪费这样的人力,只要我们好好工作,会活着的。谁对谁错?导演把问题留给了我们的观众。

影片中最具矛盾的角色应该是男主斯皮尔曼的朋友伊扎克,家里是做钻石生意的,为了生存成为了一名为德军服务而残害同胞的犹太警察,知道男主在隔离区温饱困难,还特意送去了食物,希望男主斯皮尔曼为了家人的生存和他一同加入,但是被男主的弟弟羞辱一番后愤然离去,即使这样伊扎克还是冒险救过一次斯皮尔曼的弟弟,甚至在犹太人被大批送上死亡火车的时候在德军眼皮下将斯皮尔曼拽下,给了他再次活命的可能。人性的光辉在他身上闪耀过,但是当他拿起棒棍伤害自己同胞的时候,他的人性是自私的吗?导演同样把这个问题留给了我们。

男主斯皮尔曼本是生活一帆风顺,受人尊敬,自信,幽默有魅力。正常发展下去可能还会有一段唯美的爱情,但是老天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让这一切遥不可及,男主为了活下去,在集中营被鞭打的时候抱住德军的裤腿求饶,只为活命。最后在犹太朋友协助下逃出来,也只能借助波兰朋友,到处东躲西藏,如蝼蚁一般。可生命毕竟是顽强的,求生的欲望一次次刺激着男主,也一次次帮助他逃离死亡。演员阿德里安·布劳迪深邃的眼神完美的演绎了这位钢琴家跌宕的人生,剧情我不过多的透露,有兴趣的可以欣赏影片。

一首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成了拯救男主生命的高歌,斯皮尔曼像过街的老鼠一样东躲西藏寻找食物的时候,正好碰上了德国高级军官,影片中透过的一丝光明就像人性的光辉,照亮了,打动了军官的心,将影片的剧情带向了高潮。最后在德国军官的帮助下,斯皮尔曼顺利地等到了德国战败,波兰被苏联解放了,可是这位德国军官却以纳粹战俘的身份死在了苏联劳动营里。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我想这个也是导演留给我们自己思考的,没有唯一的答案,也没有正确的答案。

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9.2,网上各种剧情分析的都有,有人控诉纳粹,有人批评犹太人,有人批评那个时代,但是我觉得这些应该都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意思,因为太表面,太简单,也太肤浅。就像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样。

只是希望世界和平,没有战争,因为战争太丑陋,人性也经不起战争的摧残。

电影的剧情我并没有透露太多,希望留给大家空间,自己去评。

这部电影的细节非常多。其原因是这部电影改编于一部真实的纪实作品。你如果有心地关注一下人物的对话,就会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对二战时期欧洲人民的众生相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部电影非常实在。说他实在,是说给那些认为这部电影过于ridiculous、平淡和践踏人的尊严的人听的。这类人之所以会对这部电影产生这样的看法,我私心地以为是没有认清世界和人性的本质。

生活本身就具有ridiculous的一面。人性本身就具有自私的一面。当一个人为了生存而奔波的时候,他是可以不顾尊严的。

当纳粹轻描淡写地叩响扳机把犹太人的脑浆、额头上打出窟窿的时候。当小孩子被打断脊椎骨死掉的时候。当母亲把自己的孩子捂死而精神失常的时候。当轮椅上的老头被活活丢下阳台摔死的时候。

当犹太人反抗德国人,德国人屠杀犹太人,犹太人迫害犹太人,犹太人拯救犹太人,波兰人迫害犹太人,波兰人反抗德国人,苏联人迫害德国人的时候。

当主角从一个光鲜的钢琴家,最后成为了一名只为生存而有些麻木的亡命者的时候。

你会惊奇地发现,很多时候,现实是复杂的,战争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纳粹也会有尊敬艺术帮助犹太的军官,为纳粹卖命的犹太人在迫害自己同胞的时候也会救下主角,同是被德国人奴役的波兰人却大声叫嚷着要抓住犹太同胞,在德国人穷途末路之际隐忍胆小的波兰人也开始反抗起来,上层阶级的犹太人整天去酒馆闲聊不顾外面同胞死活。

你必须得承认,你所见的,都是事实。没有额外的东西来渲染,亦或是添加些别的作料来让你继续认为——啊,纳粹就是残忍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希望永远大于失望!

很可惜,现实并不是这样。影片结尾没有什么很大的希望,主角的家人或许已经惨遭不幸,那位恩人德国军官也死在了苏联人的手里。这个时候,主角重新成为了光鲜亮丽的钢琴家,在辉煌的音乐厅里奏起了肖邦的波兰舞曲。

很多时候,一部电影不需要主题,尤其是在涉及到 社会 文化民族状态下的题材,由于为现实过于复杂,那些火急火燎想要宣示主题的电影往往会给人“假”的感觉。

整篇看下来,主角是软弱的,是被某些具有崇高信仰的阶级所鄙视的“没有骨气的艺术家”。而我很欣赏主角,因为他具有绝佳的运气和顽强的生存渴望,最后重新坐在了辉煌的音乐厅内,演奏起波兰民族的肖邦舞曲。在他背后,是死去的亲人,远去的情人和失踪的恩人,以及无数二战时期死于非命的犹太人。

无需带有意识形态的阶级批判,无需故作高深和矫揉造作的煽情,光就这一点,很多电影无法望其项背。在华沙深夜的废墟里,一个衣着褴褛的亡命之徒,在德国纳粹的陪伴下弹奏肖邦的叙事曲。

谢谢您的邀请。这部电影改编一部真实的纪实作品,反映了当时 社会 。犹太人反抗德国人,德国人屠杀犹太人,犹太人迫害犹太人,波兰人迫害犹太人。苏联人迫害德国人的时候,主角从一个光鲜的钢琴家,成为一名只为生存而有些麻木的亡命者的时候。纳粹也会有尊重艺术家的军官,他在纳粹卖命的犹太人在迫害自己同胞的时候救下主角。影片的结局没有很大的希望。主角的家人或许已经惨遭不幸,那个恩人德国军官也死在苏联人的手里,这时候主角重新走上辉煌的音乐舞台,奏起肖邦的那首舞曲,成为光艳亮丽的钢琴家。这部电影中,主角是个没有骨气,软弱的艺术家,它有着顽强的生命渴望。重新走上舞台的那一刻,在他的背后是死去的亲人,远去的情人和失踪的恩人,以及无数的死于非命的犹太人,战争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

《钢琴家》讲述了二战时期,华沙被入侵后,电台著名的犹太人钢琴家在各界人士甚至德国中校的帮助下生存到战争结束。

真人真事的加持让这部反战影片无需什么剧作技巧来帮助讲故事。只遵循时间线,围绕主人公的事件,辐射出各种人在战争中的表现,就足够给人诸多思考。所以电影的呈现上,在其他电影中所忌讳的没有铺垫的转折,主人公缺乏的主动性推动力在这部电影都反而不是问题。

这是一部伟大的二战反思电影。

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导演没有将主角塑造成一个伟大的反抗战士,而是用一个极其普通的犹太人视角,平静客观地讲述了他逃生的故事。往往正是冷淡的残酷才最冲击人心,带给人深深的震撼。在电影中看主角的逃生历程,仿佛置身于彼时,亲身体会到纳粹的残暴,用独特的视角去冷静地观察这场人类浩劫,去细细体会绝境下的生存之艰。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很快首都华沙沦陷。

主角犹太裔波兰籍钢琴家,席皮尔曼便是在华沙电台工作。纳粹德军的血统政策在此时还未完全暴露,他们强制要求所有犹太人在右臂佩戴醒目的犹太臂章,以便隔离。

席皮尔曼一家也跟着命令,住进了临时划定的隔离区。在这里,生存是一件奢侈的东西,因为他们的性命在纳粹眼中毫无价值,可以以任何借口随时随地被剥夺。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次极其普通的晚餐中,纳粹突然在席皮尔曼对面楼进行检查,通过窗口看到对面有一家人也正在吃晚饭,纳粹让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站起来,老人挣扎无果后竟被直接扔出了窗外。

没有多余的镜头和音乐,就是平淡的像普通录像一样,一条生命结束了。

后来德军政策开始野蛮化,所有占领区的犹太人被有秩序的送进集中营进行大规模屠杀。席皮尔曼一家也跟着隔离区的所有人准备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

他们不知道即将面对什么,心中充满着希望与绝望,都期待着下一个地方比这里好,能够生存下去。

在即将登上火车的时候,一个犹太警察救下了席皮尔曼,他躲过了一劫。

但他漫长的如乞丐蝼蚁般逃亡由这一刻正式开始了…

呵呵,没看过!

从小到大,我看过许多的 历史 战争片,可是没有哪一次像这次的 历史 战争片给我这么大的震撼。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曾经年少,所以不能感知影片中战争的残酷,还是这部影片的导演和编剧太能抓住我的心。《钢琴师》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影片的开头是复古的黑白影像,音响中渐渐传来悠扬的钢琴曲。影片是战争类型,优雅的钢琴声被炮声掩盖,弹着钢琴的优雅男主角不得不逃离逐渐坍塌的广播室。此后,影片便开始了战争带来的无尽的压抑。才能将看电影的我们如此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这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天才犹太人钢琴家瓦列迪克•席皮尔曼在二战期间,为躲避德国纳粹的追杀在朋友的帮助下而四处躲避、逃跑的经历。他面临着一次次的纳粹分子的猎杀,总能幸运的逃脱,最终从战争中存活下来。

忍受着影片带来的无奈 压抑 和忧伤将它看完。

影片中的萧邦的乐曲在脑中回荡。

永远不能忘记影片开头拉提琴的女孩深情的望着史标曼。他说“请叫我史标曼”

还有在集中营史标曼和家人一起将糖果分为了六块。那糖果我觉得含在嘴中并非是甜而是苦涩。

它在无奈下用手指弹奏无声的钢琴,那曲在回荡······

最伤心时是看他用似骷髅般的手弹奏着乐曲。

和旁边静静聆听德国军官。

音乐的震撼让人不再畏惧同样也不再残忍。

影片结束后发现下雨了。

想起曾在下雨时用钢琴弹奏的忧伤曲目。苦涩是让艺术升华的最佳途径。因为只有抽经断骨的经历才能弹奏出让人心中为之震撼的乐曲。影片最后是史标曼的原声录音

③ 求一电影名字。是德军入侵波兰的电影.

可能是《钢琴师》,开头是男主演在电台弹钢琴,然后有个人慌慌张张地走了,中间一个德国军官保护了他,电影最后他遇到了苏军获救。
很老的电影了,可以追溯到零几年了。我记得好像是当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
不是《卡廷惨案》,《钢琴师》和《卡廷惨案》我都看过,《卡廷》中确实是有对一个获救的人的描述,但他并非因为躲避而生还,而是因为苏联并未全部枪决他们,留了一部分后来在苏德战争中幸存了下来。而且这个人最后还因为承受不了内心的自我谴责而自杀了。

④ 问问一部电影的名字,急!

是电影 《反抗军》吧, 英文片名:Defiance中文别名:反抗 / 挑战 / 挑战纳粹 / 圣战家园(台)影片类型:剧情 / 战争本片根据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桩真实故事改编。克雷格饰演的犹太家庭里的长子带着两个弟弟从纳粹德国占领的波兰逃往白俄罗斯荒无人烟的大森林。兄弟三人加入前苏联反抗军对抗纳粹出生入死,克雷格最终成长为一个抗击法西斯的游击队长。二战期间,他们在密林中建立起一个村庄,拯救了超过1200余名犹太人的性命。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在欧洲实行惨无人道的种族清洗政策,许多犹太人成为德国军队的枪下亡魂。但是,并非所有被希特勒镇压的犹太人都是被动的受害者,他们当中,也有顽强的反抗英雄。在波兰有一个犹太人家族,长子图维那(丹尼尔·克雷格饰)在德国入侵之时,父母均被德国军人杀害的情况下,图维那带领两个弟弟祖斯(列维·施瑞博尔饰)与阿斯贝(杰米·贝尔饰)躲过了德国纳粹的铁骑,逃出了生灵涂炭的波兰。三兄弟并不清楚他们将来将何去何从,他们从波兰逃到了白俄罗斯的森林里,面临着粮食和物资的短缺。三兄弟克服重重困难,开始在森林中自食其力,度过了最初缺粮缺水的日子,三兄弟渐渐的适应了森林中的艰苦生活,开始为他们的将来做打算。德国军队占领了波兰,开始入侵白俄罗斯,图维那决定组织起所有藏匿在森林中的人,对抗德国军队。经过几次成功的偷袭行动,图维那率领的反抗军成功的夺取了德军的物资,他们的队伍越来越大,这时候,弟弟祖斯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三兄弟在数年的反抗行动里,先先后后解救了上千名犹太群众。德军对于森林的反围剿几次失败,德军将领恼羞成怒,决定对该地区实施一次大的清剿。而为这次清剿,德军制定了一个引诱反抗军深入重围的计划。偏偏祖斯又是一个冲动的人,他带领反抗军走进了德军的包围圈,而这时候苏联军队也对反抗军虎视眈眈。图维那腹背受敌,他必须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解决目前的危机。 一群犹太人拿起武器,在崇山峻岭中拯救同胞……这个听上去就让人热血沸腾的故事,乃是根据涅查玛·泰克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对于新片《反抗军》,曾经执导过《最后的武士》、《血腥钻石》的导演爱德华·兹威克说:“这个故事跟战争有关,但他跟那些类似题材的电影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核心思想包含了一份亲情,主角三兄弟在战争中并肩作战,拥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命运,但他们都有着同一种理念,这份跟亲情有关的信念,非常的令我感动。而且,他们也代表了那个时代光明的一面,在对抗纳粹的人里,《反抗军》中的主角特殊却又普通,他们成为反击侵略者的一份子并非偶然,正因为有着越来越多这样的人,战争的结果才得以最终逆转,所以,他们代表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他们是英雄的一份子。”电影里有大量在山林中拍摄的镜头,导演爱德华·兹威克坦言为这些戏份,没少吃苦头:“影片拍摄是在东欧完成,那里的气候并不好,而最难的则是影片的拍摄在山里中,对于摄影师来说,机位的摆设成为一个最棘手的问题,为了追求一个好的镜头效果,我和摄影指导常常要讨论一下午。我并不想把本片拍成DV式的手提效果,摄影执导也是这个意思,但面对实际拍摄地的情况,我们又不得不去考虑这种拍摄的必须性。所以最后我们还是采取了一些折中的办法。而整个团队的互相协作都很好,我们前前后后有数十人,在山林里的拍摄过程,很难得的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面对很多困难都应付过去了。这点很让我欣慰,在影片结束外景的那天,我们在回家的路上都非常的开心,我相信大家跟我都有一个想法,‘痛苦的日子终于过去了。’”谈及影片的主题,爱德华·兹威克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二战中居然有这么传奇的故事,第一次读原著小说的时候,让我大开眼界,当时我就萌发了把这本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念头,当我把这个想法跟电影公司沟通之后,他们也支持了我的做法。我在将小说改编成剧本的时候,尽量保留了原著的情节,不过小说里还是有一些故事我没法放到电影里,毕竟这只是一部2个小时长的电影,虽然我尽可能的把很多内容都放到了里面,但我不想观众看到的一部战争镜头的拼盘,所以我在原著的基础上,还是做出了一定的改编。这个改编也得到了原著作者涅查玛·泰克的认可,所以我还是很放心的,至少作者对目前的电影是感到满意的。”新任007的转型之作丹尼尔·克雷格,这位刚刚凭借007最新一集风靡全球的男星,为了避免银幕形象定格于007而止步不前,两年来他也接拍了不少其他类型的电影。对于《反抗军》中这个犹太人的角色,丹尼尔·克雷格说:“这个故事的主角非常让人敬佩,他一生的经历很传奇。我在拿到剧本的时候很认真的想了一下,这个人物究竟适合不适合自己去演。后来大概是心中的虚荣心作祟(笑),我决定要演这个角色。图维那身上有很多东西,电影中展现了他的信念,还有他对亲情的态度,以及非常浪漫的军旅生涯。初期图维那的生活过得很艰苦,我曾经问导演,这么苦的人,如何‘浪漫’得起来?导演对我说,你要是在那种情况下,你得学会苦中作乐,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我觉得导演说得很有道理,因此在影片中,我会经常微笑。这个角色,不但自己要有足够的信心,他也应该带给其他人信心,所以在影片中的图维那,更具有一种领袖气质。”关于本片所在的年代,还有影片中主角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丹尼尔·克雷格说:“这部电影实在讲了太多的东西,拍的时候我在想,爱德华你怎么才能把那么多故事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讲清楚?我很喜欢和列维·施瑞博尔、杰米·贝尔合作,他们都是很有趣的人,这次能在银幕上共同演出,我感到非常的开心。影片里,我和列维·施瑞博尔有不少的对手戏,在拍摄的时候我常常对他怒吼,不过都是故事需要,影片外,我倒也经常叫他弟弟,不过他却不叫我哥哥(笑)。这个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那是一段包含很多悲痛的时代,关于犹太人抗击纳粹侵略者的故事也很多,而《反抗军》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讲述了一群非常勇敢的犹太人,他们拿起武器捍卫着自己的尊严,而且多次成功的回击了纳粹,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人,值得所有人对他们抱以尊敬。”

⑤ 哪部电影里纳粹德军闯入波兰女修道院枪杀修女

《卡萨诺瓦》?
电影开头5分钟,希斯.莱杰扮演的浪荡子卡萨诺瓦在修道院和修女过夜,然后被宗教裁判所的士兵追捕。

⑥ 求部电影名字。

电影的名字叫:《卡廷惨案》

◎简 介
卡廷惨案描述的是一代人的悲剧。电影讲述的是四个波兰家庭所遭遇的悲欢离合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之时,一大批波兰的战士,他们也是身为他人的父亲、丈夫和兄弟,他们落入了苏联军队的掌控,最后被残忍地杀害了,成为了“斯大林主义”的牺牲品。电影也展现了二战前后的波兰所处的国内外复杂情况。
◎年 代 2007
◎国 家 波兰

相关资料: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导致波兰政府流亡,苏联趁机占领波兰部分领土,并俘虏了大批波兰军队。此后,波兰流亡政府希望苏联能交出战俘,以使组建抗击德军的军队。苏联称大部分战俘已逃走,只交出448名军官。1943年,德国宣称在苏联斯摩棱斯克州的卡廷森林发现了大量被害波兰军官遗骸。而苏联对此矢口否认,辩解称这些战俘死于德军之手,并与波兰政府断绝外交关系。西方有人推测,这批战俘是苏联应德国要求杀害的。直至1990年,苏联才正式承认内务人民委员部是枪杀二战期间一批波兰军官的主谋。

俄罗斯《独立报》2005年4月11日文章题:卡廷森林事件65周年祭(作者雅科夫•埃廷格尔)2005年4月20日《参考消息》

谁是凶手
1940年4月,斯大林统治时代最血腥的一幕在卡廷森林上演,2.5万波兰人被枪杀,血流成河。他们主要是1939年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抓获的战俘。当时,随着波兰的解体,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并入了苏联。卡廷森林事件已经过去65个春秋。对于这段历史引起的恩怨纠葛,莫斯科与华沙至今难以释怀。

1939年,苏军共抓获波兰官兵近30万人,既有普通士兵,也有二战爆发后应召入伍抵抗法西斯的各阶层人士,其中不少是知识分子。1939年底,苏联成立了战俘及拘禁者管理局,彼得•索普鲁年科任局长,俄罗斯中部集中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西部的监狱都在他的管辖之内。

1940年3月5日,贝利亚交给斯大林一份报告,建议“特别审理”集中营的1.47万名波兰战俘,以及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西部被俘的1.1万人,对他们施以最高刑罚——枪杀。审理时不必传讯被告,亦不必出示罪证。当时,包括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米高扬、加里宁、卡冈诺维奇等在内的政治局常委都在贝利亚的报告上签了名。这究竟是贝利亚本人的想法,还是他按斯大林的授意写的报告,至今仍是个谜。

波兰俘虏被关押在3个集中营里:斯摩棱斯克州的卡廷、哈里科夫州的旧别利斯克和特维尔州的奥斯塔什科夫。被俘者集中了波兰军队几乎所有的精英,包括295名将军、上校和中校。与他们一道沦为囚徒的还有波兰知识界的翘楚。一些著名人士也被关人集中营,但幸免于难,其中包括后来的波兰总统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在苏联组建波兰集团军的安德斯将军和以色列总理梅纳赫姆•贝京等。波兰著名导演维德的父亲也死于卡廷森林的枪杀,维德打算将这段历史搬上屏幕。

在苏联屠杀波兰军官的同时,希特勒也在德国展开了逮捕波兰知识分子的行动。时任被占区行政长官的汉斯•弗兰克承认:“我很清楚地意识到,数万波兰人将在这次行动中丧生,尤其是波兰知识分子的精英阶层。”而希特勒更是直言不讳:“现在的波兰统治阶层应当全部被绞杀。”法西斯分子和斯大林在铲除波兰精英阶层的问题上,可谓不谋而合。

枪杀计划
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加里宁州负责入托卡列夫详细描述了枪杀时的场景。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警备司令布洛欣亲自从莫斯科赶来,与加里宁州警备司令鲁巴诺夫制定了详细的枪杀计划。囚室被用厚厚的毡布包裹起来,外边听不见枪声。监狱的其它犯人被临时转移。波兰囚犯被一个个领进来,核对姓名、出生年月,随即被戴上手拷,带到布置好的囚室,子弹从其后脑勺射入,囚犯当场毙命。当时,加里宁有30人参加行刑,其它3个集中营也有53人在执行上级的命令。行刑工具是德国的瓦尔德式手枪。每天夜里被枪杀的人数约在200一350之间。事实
上,枪杀波兰军官的地点除了囚室,还有密林深处。正因如此,人们在卡廷森林附近发现了众多波兰俘虏的遗骸。

哈里科夫的屠杀也在进行中。据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哈里科夫分局的警卫头目瑟罗米亚特尼科夫透露,枪杀是在该分局位于捷尔任斯基大街的监狱中进行的。俘虏被从火车站押到此处,然后,尸体被卡车拉到距皮亚季哈特基村1.5公里处的森林公园第6区,掩埋在内务分局的别墅附近。指挥枪杀的同样是来自莫斯科的警备人员,并得到了当地内务分局以及监狱管理人员的协助。

科泽利斯克监狱的波兰军官遭遇了与斯摩棱斯克监狱同伙同样的噩运,也被直接押注卡廷森林附近枪决。在那里,人们共发现8处坟墓、4200具尸体。3个集中营的2.2万名囚犯突然人间蒸发,这引起了其亲友的担忧与恐慌。根据苏共政治局和人民委员会的决定,囚犯家属们被流放到荒凉的哈萨克斯坦,居住条件极其恶劣,缺衣少食。他们生命中的唯一寄托便是四处写信,询问自己在狱中的兄弟姐妹、父母妻儿的下落。

戈尔巴乔夫执政前,苏联政府一直否认卡廷事件是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所为。在解放卡廷及其附近村落后,苏联更是发表声明,将责任嫁祸到法西斯头上。但波兰流亡政府与盟国政府都很清楚,谁是真凶。

1990年4月13日,苏联政府在解密档案的基础上,公开承认以贝利亚及其副手梅尔库洛夫为首的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对枪杀波兰战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认为这是“斯大林时代最严重的罪行之一”。1999年,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领导的国际民主基金会公布了卡廷事件的有关文件。

阅读全文

与德国入侵波兰电影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144看电影 浏览:456
美国恐怖屋子电影 浏览:785
如何将电影投到车载领克01屏幕 浏览:245
美国恐怖电影系列排行榜前十名 浏览:929
高清印度电影机器人之恋 浏览:661
适合情侣一起看的国产搞笑电影 浏览:511
电影香水为什么一开始怎么拍 浏览:341
韩国演员陈诗雅演过的电影 浏览:907
电影歌曲今年 浏览:589
关于韩国财阀有哪些电影 浏览:290
青春小说被改成电影 浏览:220
有没有可以看高清电影的网址 浏览:648
暗恋电影简介 浏览:758
带兰的电影名字大全 浏览:234
男女都露下体的伦理电影有哪些 浏览:449
全智贤电影中国 浏览:605
电影疯狂的赛车剧情简介 浏览:162
美国电影漂亮女人男女主角 浏览:649
电影英语名言20句 浏览:320
80年代中国战争电影 浏览: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