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物類型 > 電影媽媽是芭蕾舞演員

電影媽媽是芭蕾舞演員

發布時間:2024-03-27 23:03:55

1. 誰看過黑天鵝這部電影講了什麼

《黑天鵝》編劇將舞蹈演員的生活與新天鵝湖芭蕾舞劇本融為一體。
新版天鵝湖中純潔的少女被巫師Rothbart變成了白天鵝,她渴望自由,只有找到自己的真愛才能解除魔咒,王子的到來是她的願望幾乎成真,就在王子將要表白真愛之際,黑天鵝施展手段迷惑了王子,白天鵝悲痛欲絕,跳崖自盡,在死亡中獲得了自由。
新劇需要主角一人分飾兩角,一個白天鵝:高貴、優雅、純潔、怯弱、無力、自卑、單純;另一個黑天鵝:性感、具有誘惑力、神秘、邪惡、自信、富有激情。
Thomas選Nina為新的天鵝皇後,Thomas覺得Nina有潛力演好兩個完全不同的角色,只是需要Nina去找到自己黑天鵝的一面,展現黑天鵝的魅力。在芭蕾舞劇排練的過程中,Nina喜歡上自己的老師Thomas,Tomas成為了Nina心目中的王子被黑天鵝「Lily」誘惑,白天鵝Nina幾近崩潰、絕望,Nina在黑白天鵝雙重人格的互斗中自傷,黑天鵝Nina絢爛出場後褪去,恍然醒悟、悲痛、絕望的白天鵝在「跳崖」中「釋然」, Nina得到了自己一直想要的「完美」。
Nina在生活中佔主導的一面就是一個白天鵝,乖巧、聽話、純潔、優雅、拘謹、膽小、怯弱、無力、自卑、沒有自我。Nina在母親極其壓抑、控制的環境下長大,母親將不能繼續自己的事業歸咎於因為有了Nina,用內疚感控制著Nina,同時把自己的夢想寄託在Nina身上,對自己和Nina的情感、本能的需求都極其壓抑。在母親極其嚴格的管教下,Nina的生活只有母親和芭蕾,而母親生活的重心全都在Nina身上,就像一種共生關系,在這種關系裡 Nina只能是一個長不大的乖巧的、聽話的、純潔的、沒有自我、永遠的依賴著母親的孩子。畢竟Nina是個成年人,她也有成人的部分,長期被壓抑的部分形成了Nina的人格陰影--黑天鵝,其實黑天鵝原本並不邪惡,健康的黑天鵝是成熟、神秘、性感、自信、真實、有自我、有力量、有魅力的,只是因不被接納、長期被壓抑,與邪惡的力量結合而成為了邪惡的黑天鵝,充滿著慾望、誘惑、邪惡、殘忍、具有攻擊性、毀滅性。Nina先前的主導人格白天鵝不了解後繼主導人格黑天鵝--一個與白天鵝完全不同的人格側面,但是黑天鵝了解白天鵝,了解白天鵝的懦弱、無力、渴望。 Nina的兩面性在影片中時常交替出現,如:抓傷自己、剪自己的手指,那是Nina內心世界中黑天鵝對白天鵝的憤怒、攻擊。白天鵝、黑天鵝交替出現主導同一個身體,兩個人格之間的攻擊都是在傷害Nina自己。

這部電影很意象化,片中的顏色、服飾、人物等,有非常多的象徵意義,下面的圖文解釋了一些影片中的某些細節的具體象徵意義

在一開始一小段優美的旋律後,有一段陰森的背景音樂、黑黑的沒有圖像、一個很邪惡的笑聲出現,象徵意義:雖然看不到那某股力量,但是它是存在的,給人邪惡、可怕的感覺。
接著優雅、美麗、純潔的少女Nina在一束光的背景下優雅起舞,象徵意義:光亮的部分少,黑暗的部分多,象徵著自知少,對於自我,有很多是未知的;同時她也是孤獨的
這時的她還是一個女孩

黑魔王出現把少女變為天鵝
邪惡的巫師Rothbart:一身的黑色羽毛,頭上有象徵著魔鬼的角,Rothbart邪惡而有力量
Nina的裙子已由之前的象徵少女的白紗裙變成了象徵白天鵝的芭蕾舞裙,Rothbart把女孩變為了天鵝,驚恐的白天鵝撲棱著翅膀,還掉落了些許羽毛,逃向有光的地方
這是Nina的夢,邪惡的Rothbart控制了她,已經把她變成了白天鵝,白天鵝柔弱、膽小、恐懼

兩面鏡子中的Nina,鏡子前只有一個Nina,可是鏡子里的感覺是做著不同動作的兩個人,影片中多處地方都運用了這樣的拍攝手法,象徵著她的兩個人格做著不同的事情

初遇Lily,Lily女人的魅力、自信、自然、開朗都很吸引Nina,Nina目不轉睛的看著Lily。其實Nina自己也有這樣的一面,只是她自己不知道,現實中她就會被這樣的女孩吸引

導演在此處運用鏡子所拍攝出的Tomas雙重人影的效果預示著Nina的人格分裂

在Nina心中Beth是完美的,追求完美的Nina偷用Beth的化妝品,象徵著Nina渴望像Beth一樣完美,向她心目中的完美認同
讓人追求完美同樣是魔鬼的伎倆,會讓人越來越沒有生命力或失去靈魂

迎面走來的黑頭發黑衣服的Nina,是Nina的幻覺,是Nina心中隔離出去的某部分人格投射到現實中的影像,是她自己的另一面--黑天鵝的Nina,不同的人格狀態有自己獨特的服飾喜好,包括長相身材等都會有所不同
白天鵝Nina:白色絨毛狀的圍巾、紮起的頭發一絲不苟、粉色的外套象徵著Nina單純、可愛又嚴於自律的小女孩的狀態,頭發是情感的象徵,紮起的頭發象徵著Nina對自己情感的自控、壓抑
黑天鵝Nina:飄逸的頭發、黑色的衣服:很女人、神秘、有力、自信

Nina努力練習,指甲的裂開,預示著Nina人格的分裂

白色和粉色為主色調的房間,被子、枕頭上黑色的花,象徵著黑天鵝一直都在,與粉色象徵的純潔、單純可愛的白天鵝並存,黑色的花在粉色的房間里格外顯眼

Nina的家裡都是黑壓壓的讓人透不過氣來的感覺,象徵著母女兩個人的心理狀態都是很壓抑的
Nina母親的房間的畫,壓抑和躁動的感覺並存,象徵著Nina母親的心理狀態,平時很壓抑,但也很容易會發火房間一整面牆上鏡子上都是母女倆,象徵芭蕾和Nina是媽媽的全部

高貴、優雅、美麗、不自信的白天鵝

這是心中的黑天鵝做出的具有傷害性的行為,導演用Nina看到幻覺的方式展現了Nina內心中兩個人格間的互動。雙重人格先前的主導人格和後繼人格常常是性格完全相反的兩種人格,如果先前的人格是內向、膽小、害羞、壓抑的,後繼的人格就是外向、有膽量、開放的,先前的主導人格不認識後繼人格,而後繼人格很了解先前的人格,因為長期被壓抑,後繼人格對先前的人格有很多的憤怒、攻擊

身體的黑和面部的白、翅膀羽毛黑白相間、人的身體、天鵝的翅膀,象徵著黑白天鵝合一、人鵝一體、和黑暗力量合一。
遠看雕像時很美,近看雕像,五官模糊不清晰,破敗的羽毛、面部被塗成白色(在後面Nina演出的多個畫面中,都很強調的突出了Nina塗白的面部)、眼部、嘴部呈黑色,這樣的雕像讓人感覺不舒服,但對Nina很有吸引力

Nina想自己脫衣服都不可以,從小到大長期這樣生活,Nina的自我就沒有機會形成,母親對Nina的照顧讓人有種透不過氣來的感覺,媽媽需要長不大的孩子,媽媽有被需要的需求
對於Nina現在的待遇,母親既高興又羨慕嫉妒
給Nina剪指甲,可見媽媽對待Nina沒有像對待一個成人那樣
一個抓痕引起媽媽極大的憤怒,這種憤怒是嫉妒的轉化還是愛之深責之切?憤怒之下剪傷Nina的指甲後又很內疚的去吻Nina的手,Nina敢怒不敢言,有多處場景媽媽的情緒與事件極大的不符,Nina媽媽的情緒狀態是很不穩定的、情緒化的
肩胛骨的抓痕,象徵著黑天鵝欲破繭而出,將要長羽毛的地方是會有些癢的

鏡中憤怒、邪惡、殘忍的黑天鵝
白天鵝是壓抑性的,黑天鵝對性是開放的,長期的壓抑,性變成了黑天鵝的權利,她是不會讓白天鵝享受性的,所以當白天鵝自慰時黑天鵝就出現了,並且兇狠殘忍的剪傷用來自慰的白天鵝的手指

Nina其實是很喜歡Lily的,渴望有那樣的女性魅力
一起喝酒的男孩問Nina她是誰,她說自己是舞者沒有說自己的名字,顯示出Nina沒有自我,她生活的全部都是芭蕾;從她和男孩的交談中看出她的社會經驗很少,不如Lily的適應能力強、靈活。
Nina和Lily被人誤認為是兩姐妹,「Lily」和Nina確實是兩姐妹,像《大話西遊》里的青霞紫霞一樣,白天鵝和黑天鵝也是一對姐妹
對於新版本天鵝湖自殺的結局,Nina覺得那是很美的,象徵著Nina身上的自毀傾向,為後面的自殺埋下了伏筆
在葯物作用下,Nina開始出現幻覺,感覺手就像腳蹼一樣黏在一起的感覺;在舞池中,黑天鵝和白天鵝交替出現在Nina的身上

Nina和Lily的性行為可以象徵著Nina希望自己可以擁有像Lily一樣的魅力、自信、力量
但對於黑天鵝,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慢慢主導Nina的身體,替換白天鵝
在葯物解除白天鵝心理抑制的情況下,黑天鵝和白天鵝結合

和黑天鵝結合後的Nina穿著變了,是偏黑色的毛衣,丟掉了家裡的玩具娃娃,象徵著Nina在心理上有了黑天鵝的成熟

Nina第一次清楚的看見了撓背的人,在Nina心中確實一直有一個人在抓癢癢,她在Nina心中一直存在,現實中不存在

Nina擔心被Lily頂替掉,覺得Lily別有用心,確實是有人別有用心想頂替Nina,Nina的感覺是對的,不過不是Lily,是「Lily」—黑天鵝的Nina
從Tomas的言辭中看出,Nina早上的表演有突破,那是因為昨晚黑天鵝和白天鵝結合的緣故

開始是看到的是Lily和Tomas,「Lily」在誘惑「Tomas」,Nina感覺Lily是想取代自己的位置而誘惑了Tomas
後來看見是Nina和Rothbart,這是黑天鵝和魔鬼的結合,黑天鵝長期被壓抑,借著魔鬼的力量讓自己重見天日,此時的黑天鵝是邪惡的,她要的只是被看見,不論藉助什麼力量付出什麼代價

自毀的Nina,和魔鬼結合的黑天鵝是帶有自毀的沖動的,她要毀掉白天鵝心中的完美,要白天鵝崩潰

整個畫面多呈黑白紅三色,畫中人物面部變形、哭泣、絕望,像莫奈的《吶喊》,象徵著白天鵝瀕臨崩潰

Nina肩胛骨長出黑色的羽毛,象徵著黑天鵝破繭而出,讓白天鵝崩潰,黑天鵝才有了機會主導Nina的身體,黑天鵝確實別有用心

Nina關門夾到媽媽的手,手象徵著媽媽的控制,是黑天鵝要掙脫媽媽的控制,對媽媽的攻擊是對媽媽長期控制、壓抑的憤怒,她想要得到自己的自由,黑天鵝需要從白天鵝的身體里長出來

小腿彎曲處變到後部,象天鵝的腿部一樣,象徵著Nina心理上在一步一步蛻變為黑天鵝

堅持自己立場維護自己利益的Nina,眼中的力量和堅定顯示出這時的Nina不是白天鵝,她的面孔就像那個雕塑的面孔,被塗上白色的面孔,白天鵝、黑天鵝、黑暗力量合為一體

演出前在化妝間穿襪子,腳趾長在一起,像天鵝一樣的腳蹼,象徵著Nina在心理上越來越是一隻真正的天鵝

化妝間的「Lily」--黑天鵝,黑天鵝非常了解白天鵝,知道她的弱點,當白天鵝受挫悲痛、無力時,刺激白天鵝,激起白天鵝的憤怒,當白天鵝憤怒時,白天鵝的意識就會減弱,黑天鵝就有機會主導身體
雙重人格的替換時機:時間、葯物、極大的情緒或疼痛
時間
很多影片中的雙重人格在時間上有一個分界點,白天和晚上,通常不被接納的那個人格都會是晚上才出現的,因為白天意識強,晚上意識弱,所以潛意識里不被接納的人格會在晚上出現;
葯物
還有的就是在服用葯物後,精神上的抑制力解除,被壓抑的人格就會有機會成為主導人格;
極大的情緒或疼痛
在極大的情緒或疼痛下,人的意識降低,壓抑減少,被壓抑人格就有機會占據主導

一白一黑都是Nina,長期被壓抑的黑天鵝討厭柔弱的白天鵝,她希望自己也能出場,被壓抑的另一面不惜任何代價,目標只有一個:要讓人知道她的存在。她需要有自己出場的機會—my turn
Nina自以為殺死了「Lily」, 黑天鵝的意象是死了,但是黑天鵝的心理能量並沒有死,白天鵝在極其恐慌的狀態中漸漸失去意識,黑天鵝有了機會,在浴室中, Nina的眼睛慢慢變紅,這時是黑天鵝主導了Nina的身體
人有很多側面,你不喜歡的另一部分是無法被殺死的,無論你討厭什麼或恐懼什麼,他們都在,要做的就是去了解他們,不是殺死他們,每一個人格側面都是自己,傷害他們就是傷害自己

邪惡、有力、自信、神秘的黑天鵝,舞台上表演時很有張力,在舞台後面整個人呈現出來的舒展的快感,像tomas說Beth一樣:她的表演充滿著快感,讓人戰栗,某一刻完美無缺………
黑天鵝的面孔、之前白天鵝的面孔和雕塑的面孔是一樣的

全身黑色羽毛、黑色翅膀,象徵著她的黑天鵝的那一面已長大、羽翼豐滿。這就是黑天鵝想要的,她想要展現的機會,為了能完美登場,她聯合魔鬼的力量沖破白天鵝和母親的鎮壓,當然,聯合魔鬼是要付出代價的,魔鬼會給你想要的一切,但會奪走你的靈魂、生命

絢爛出場後的黑天鵝,在慢慢一點一點褪去,眼白不再是紅色

黑天鵝是主動的、有魅力的,黑天鵝的吻讓Tomas有些不知所措、激盪不已,Tomas完全一掃以前的嚴肅、鎮定、不羈、自戀
像Tomas期望的那樣,黑天鵝來引誘他

心願已了的黑天鵝完全褪去後,慢慢恢復意識的白天鵝Nina看到了前來道賀的Lily,才慢慢意識到了
之前Lily並不在化妝室,殺死的不是Lily
是白天鵝傷了黑天鵝,還是黑天鵝傷了白天鵝?無論是誰,傷的都是Nina自己

這時Nina的眼裡沒有了留戀、痛楚、無力、絕望
白天鵝、黑天鵝充分展現了優美動人的舞蹈、實現了媽媽和自己的願望、達到了Tomas的期望,在人生最頂峰落幕,在最美好的時刻結束,留給別人、自己的最後一刻永遠都是最美的,所有人記住的是這最美的一刻

2. 電影《黑天鵝》想表達什麼

《黑天鵝》是一部心理懸疑驚悚類電影。所想要表達的是人的精神層面的雙面性。因為追求完美,「天鵝女王」身上所折射的黑與白,把原本抽象的人性實體化了。

這部電影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善與惡兩面性。人的內在有兩股勢均力敵的能量,這兩股原始而強大的能量,一面是充滿光明、積極、創造的生的能量;一面是充滿黑暗、壓抑、毀滅的死的能量。

一正一反,這兩種能量就如「陰陽」兩極,相輔相成,相互制衡發展,並且能在某種機緣下彼此轉化。人類也在這種生與死,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不斷上演著各種戲碼,推動歷史的進程。

(2)電影媽媽是芭蕾舞演員擴展閱讀

該片講述了能夠完美演繹白天鵝的芭蕾演員妮娜,為了出演黑天鵝努力發掘自己身上的陰暗面,同時也是在釋放被控制狂母親一直壓抑的野性,最終導致精神世界崩潰,「黑天鵝」降臨的故事。

這部電影在第8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中一舉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共4項大獎。這也在向世人宣誓著以舞蹈元素為素材的影片將擺脫邊緣化,它將以其獨特的視角和雙重的敘述方式贏得評委的青睞、獲得觀眾的認可。

3. 黑天鵝講的什麼

《黑天鵝》講述了一個有關芭蕾舞的超自然驚悚故事。女主角是一個資深芭蕾舞演員,她發現自己被困在了與另一個舞者的競爭狀態中。隨著一場重大演出的日漸臨近,許多的麻煩也隨之加劇。並且她不確定競爭對手是一個超自然的幻象,亦或只是她自己出現了錯覺。

4. 《黑天鵝》中娜塔麗.波特曼的演技好在哪

娜塔莉.波特曼憑借《黑天鵝》力奪奧斯卡,演技令人折服。所以下面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她的演技好在哪裡。

正如娜塔莉.波特曼在電影中表現的一樣,她將許多的細節處理地非常完美,更是將劇情一步一步推向高潮,讓劇情更加完整,也讓自己飾演的這位「精神分裂」的舞蹈藝術家刻畫地入木三分,給觀眾呈現出了一種病態而美麗的形象,這是非常難得的。

5. 黑天鵝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啊能給個超超詳細的分析么要把每個細節都說說哦、謝謝嘍

圍繞娜塔莉·波曼飾演的妮娜,一位紐約的芭蕾舞演員展開,她與母親——退休的芭蕾舞演員艾麗卡居住在一起,她的生活只有舞蹈以及野心勃勃的職業目標。好機會終於降臨,當導演托馬斯(文森特·卡塞爾)決定為新一季《天鵝湖》挑選新演員時,妮娜成為了第一候選人。

不過,她還有一個競爭者,莉莉(米拉·庫妮絲),托馬斯要求舞者不僅僅能演出白天鵝的無辜與優雅,更要能演出黑天鵝的詭詐與淫盪。妮娜是完美的白天鵝而莉莉卻是黑天鵝的化身,漸漸的,兩位舞蹈演員的競爭與對抗進入扭曲的狀態,妮娜開始魯莽、不顧一切的探索起自己黑暗的一面,這也將毀掉她。

(5)電影媽媽是芭蕾舞演員擴展閱讀:

幕後花絮:

導演達倫·阿倫諾夫斯基認為《黑天鵝》和《摔跤手》是姐妹片。

影片中有一場兩個女人之間的床戲,為了能讓娜塔莉·波特曼不那麼尷尬,米拉·庫妮絲建議她在拍攝前喝一點酒。於是波特曼便喝了整整一瓶烈性的龍舌蘭酒。在接下來的一天半時間里,波特曼不得不醉倒在床上。對此,阿羅諾夫斯基感到非常愧疚。

劇組最早曾經考慮要在法國和匈牙利的布達佩斯拍攝全片。但是最終由於預算問題而放棄了這個想法。

影片最初的劇本叫做《替補演員》(The Understudy),故事全部發生在紐約大劇院內。阿倫諾夫斯基很喜歡這個劇本,但是建議要把故事改成芭蕾舞演員的生活。

為了拍攝好那些發生在後台的故事,阿倫諾夫斯基特意在林肯表演中心的後台觀察那些演員們是如何准備上場和下場之後的表現的。

6. 用心理學的分析電影《黑天鵝》

《黑天鵝》觀感:成長的蛻變

自幼便深受母親藝術熏陶的妮娜,在出落成美貌動人的大姑娘時,也已然成為紐約一個著名的芭蕾舞團的當家演員之一。而母親的固執與特立獨行似乎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年輕女兒的成長。眼下,年輕上勁的妮娜正迎來自己事業上的第一個機會,就是參演並競爭著名的芭蕾舞劇《天鵝湖》中的女一號。導演托馬斯也早已看出妮娜的潛質,並對她進行了適時的提點。然而,托馬斯所要求的這個女一號不但要求擁有舞劇中白天鵝的高尚、純潔與善良,還要兼具黑天鵝的邪惡、狡詐、激情與淫盪。在競爭中,妮娜不出意外地展現出了她天賦異稟的白天鵝的美貌與品質,而她有力的競爭對手莉莉也在對黑天鵝的演繹中精彩迭出,雙雙贏得了導演與同行的贊嘆。結果是,妮娜與莉莉的競爭不可避免,甚至從藝術表現的層次一步步上升到了精神扭曲攻擊與糾纏的局面。鉤心斗角、自殘甚至同性戀接連上演。妮娜也步步踏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

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激烈的競爭,妮娜出現了幻覺,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在幻覺中殺死了競爭對手,其實傷害的是自己,為了完美像白天鵝一樣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撇開藝術欣賞,從心理分析的角度去看,影片中無處不存在精神分析的味道:

女主角妮娜有一個強權、控制慾望極強、期望值極高的母親。丈夫的缺失、事業的失利,母親把女兒視為精神支柱,視為實現自己願望的工具。「為了生下你,我犧牲了自己的事業」 像一句咒語 ,禁錮著妮娜,只能做一個「貼心的女兒」,任憑媽媽控制著,包括從被迫小彈鋼琴、吃多少蛋糕、穿衣服、脫衣服、剪指甲,用愛控制著女兒,干涉著女兒的隱私。從小被迫去學芭蕾舞(劇中母親說:「如果不是我跟著你學芭蕾,你早就放棄了」),長大後成為紐約一個著名的芭蕾舞團的當家演員之一。母親的願望、價值觀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妮娜,並且內化成自己追求的目標。妮娜和母親的關系便是母親用壓力和期許來引導或者是糾正妮娜的前行方向,不能走岔路,不能反抗,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情緒,否則,便會如同在妮娜得到領舞的資格後她讓妮娜吃蛋糕一樣堅持執拗。粉紅色的睡衣、外套、床單、滿屋子的毛絨玩具都喻示著妮娜這個28歲的小女孩。

隨著內在的潛意識里自我意識的覺醒以及外在環境的影響:導演,假想敵lily的啟發,妮娜對控制、束縛的代表媽媽發出怒吼:滾 ,並告訴她:「你的乖女兒死了」。 當母親發覺「黑天鵝」這個角色吞噬了女兒,為時已晚,母親的價值觀人生觀已深深的植入女兒內心,對成功的嚮往、好勝心、追求完美比自己更勝一籌。成長的過程不只有快樂,更多的是痛苦、迷茫、恐懼,就像蛇的蛻變,自己找一塊礪石硬生生的剝掉一層皮,很痛;還有有很多的慾望、誘惑,該何去何從,該怎樣去尋找自我——嗑葯,去酒吧放縱,交同性戀朋友,很迷茫;恐懼自己內心一些不被媽媽認可和被自己壓抑的慾望。所有這些方面都形成妮娜內心的沖突。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影片中的人物都可看作是妮娜的不同人格類型:1)母親,象徵著被內化了的超道德感、權威;2)導演,又是權威、又是內心的智慧老人,引導著妮娜的成長,「戰勝自己才能鳳凰涅槃,化繭成蝶。」「自己才是自己表演的羈絆」;3)假想敵lily,是妮娜壓抑了的本能願望:性、自由。

為了將妮娜內心的成長視覺化,電影里用了大量的隱喻性鏡頭:

1. 母親作畫——是在畫自己希望成為的女兒,在現實生活中,母親也是在按照自己的願望雕刻自己的女兒。

2.一次次被自己抓破的脊背,指頭流血——成長的覺醒,隱喻著妮娜決心破殼而出的自我,需要付出代價;

3.一次次被媽媽剪掉指甲——隱喻著媽媽再次失去的恐懼心理(失去了丈夫和事業),阻撓妮娜自我的發展成長;

4.粉紅色的睡衣、外套、床單、滿屋子的毛絨玩具都喻示著28歲的妮娜被媽媽當小女孩一樣教養;

5.撕掉手指的皮膚——妮娜嘗試著去蛻變,但是很痛,就淺嘗輒止了,但是自主、自由的慾望不時的沖撞著自己(抓破脊背,破繭而出);

6.黑天鵝的翅膀——象徵著超越,從壓抑情形中解放出來。

7.手指流血——意味著內心的沖突,對母親背叛的罪惡感。

8.和莉莉的同性愛——人格的整合願望:單純、可愛 、脆弱 、順從 無主見的「白天鵝」與反抗、自主、桀驁不羈 、敢愛敢恨的「黑天鵝」的整合。黑白天鵝的互換與成長正貼合妮娜由壓抑控制中的人格,向開放自由的個性的轉變。它代表的是慾望、掙扎、不懦弱,和不掩飾、不壓抑一切渴求。

9.妮娜的自殺死亡——喻示著有著追求完美人格特質的最終結果,是要付出代價的。

這部影片的劇情中有心理學的背景,特別是一些潛意識的東西,是比其他類型的電影更高一個境界、更受人們歡迎的緣故吧,雖然故事讓人們心情很沉重,但是留給人們無盡的思考,特別是對那些做了父母親的人們。

感覺導演達倫•阿羅諾夫斯基,不只是一個導演,還是一個精神分析大師,否則不會拍出這么專業的心理電影。很欣賞他!

心理驚悚片《黑天鵝》:潛藏在心中的黑天鵝

影片《2012》等一系列災難片在講述人類或地球滅亡的背後,反應的是人類對於死亡的恐懼;而心理驚悚片《黑天鵝》講述了一位舞蹈演員為追求一個角色,不堪承受過重壓力,精神崩潰乃至死亡的故事,其背後反應的則是人類對於虛無的恐懼。

2010年,導演阿倫諾夫斯基的新作《黑天鵝》,作為第67屆威尼斯影節的首映影片,並入圍該屆電影節金獅獎。這是一部關於芭蕾舞歌劇《天鵝湖》的心理驚悚片,影片展現了女主人公妮娜出演歌劇中白天鵝與黑天鵝兩個角色,前前後後其內心出現的種種恐怖幻象。

原來,在歌劇《天鵝湖》中有兩個重要的角色——白天鵝和和黑天鵝。白天鵝善良、美麗;黑天鵝卻邪惡,極具誘惑力。白天鵝本是一位美麗的公主,因中了魔王的咒語,被變成了一隻天鵝,只有在午夜之後她才能恢復人形。有一天,白天鵝在湖邊偶遇打獵的王子,她向王子傾訴了自己的身世,王子深深的憐惜轉變為愛情,他決定要救出天鵝公主。白天鵝告訴他,只有一個真心愛她願意為她死的人,才能解除咒語。於是,王子准備舉辦晚宴,請白天鵝赴宴,並真誠地向她求婚。但是,魔王讓自己的女兒扮演成了天鵝公主的樣子,只不過穿了黑色的衣服,去參加宴會,誘惑王子。王子以為這只黑天鵝就是天鵝公主,於是跟她雙雙起舞,並宣布訂婚。白天鵝在窗外一聲絕望的悲鳴,振翅飛去……影片《黑天鵝》講述的不是《天鵝湖》中的神話故事,而是關於芭蕾舞演員妮娜的故事。妮娜是紐約劇團中一名出色的芭蕾舞演員,她自幼練習芭蕾舞,技藝出眾,並且乖巧、漂亮,很討人喜歡。這很大程度上應該得益於她嚴厲而冷酷的母親,在母親的管教下,妮娜從小就是個特別聽話、刻苦的乖女兒。但是也正因此,妮娜的身上少了一種奔放的激情,青春及性的活力在她身上得不到體現。妮娜更多是以小心翼翼地跳好每一步來追求完美,自我壓抑而缺少情感的釋放。因此,在劇團要重拍歌劇《天鵝湖》時,妮娜是擔任白天鵝角色的不二人選;但是黑天鵝的角色,其帶有邪惡、誘惑的特徵,妮娜一時無法完成角色的轉換。

而歌劇總監托馬斯要求新演員能夠同時飾演黑白天鵝兩個角色。眾所周知,在《天鵝湖》中,黑白天鵝是極其重要的角色,出演該角色的演員不但會事業會更上一個台階,而且還可能會一舉成名。妮娜心中極度渴望飾演這兩個角色。於是,妮娜一個人找到歌劇總監托馬斯,向她表明自己希望爭取到這個機會。托馬斯最終答應了讓她來演這兩個角色,但要求妮娜要學會釋放情感、展現誘惑,並在這方面一直誘導她。而劇團中還有位舞蹈演員莉莉,天性大膽活潑,充滿活力,她所表演的黑天鵝不但獲得眾人的贊賞,也得到了托馬斯的認可。雖然,莉莉是作為黑天鵝的替補人選,但這也給妮娜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妮娜一方面刻苦練習,一方面卻始終心存恐懼,怕有人與她爭奪這個角色。整天拚命的練習,精神的高度緊張,使妮娜感到身心俱疲。一開始她練習黑天鵝的舞段時,就不小心扭傷了腳;後來因長期的練習,她的腳趾也因鞋子綁得過緊,腳趾都都快粘到一起了。更恐怖的是,妮娜的背部不斷地出現傷痕,應該是壓力過大時自己用手抓撓的;她還在洗手或洗澡時,看到自己的指甲里不停地滲出鮮血——當然這是妮娜出現的幻覺。後來妮娜不斷出現幻覺,有一天晚上莉莉拉她出去玩,回來後妮娜感覺自己愉快地和莉莉在一起偷換——但是莉莉那晚並沒有跟她回家;還有一次她獨自練習的時候,聽到響動,跑過去卻看到了總監托馬斯正在和莉莉做愛——其實也沒有這回事。這個時候,妮娜身上已經出現了黑白天鵝並存的雙重人格。

在最後的演出中,妮娜一開始不小心動作失誤,使得托馬斯大為光火。後來妮娜來到化妝間,又發現莉莉在化妝間里,並諷刺地說不如把黑天鵝的角色讓給她,於是兩人激烈地爭吵起來,妮娜失手用玻璃碎片刺死了莉莉——當然,這個莉莉也是妮娜自己。妮娜把莉莉的「屍體」拖進了洗手間,當她再次進入化妝間,鮮血從門縫下流出來,妮娜用毛巾堵住了門縫。就在這時,莉莉卻敲門前來向妮娜祝賀,稱贊她演得很好。妮娜驚訝得一句話也說不出,當她再去檢查毛巾時,下面根本沒有鮮血,洗手間里也根本沒有屍體。這時她發現她刺的是自己,玻璃還留在自己的腹中。妮娜悲傷地留下了眼淚……

就在妮娜悲傷地流淚的同時,我的心頭也在不停震顫——一個人就這樣殺死了自己,而她不過是追求飾演一個角色而已,值得嗎?再細細思考,妮娜的這種舉動,反應的恐怕是人類對於虛無的恐懼——死亡有什麼可怕——正如北歐神話關於奧丁的傳說寫道:「富人會死,親人會死,而且你也會死,但我知道一樣東西不會死,那就是每個人對死去的人的評價。」不朽的名聲成了每個人追求的目標。在現實生活中為追求成名而「殺死自己」的不在少數,影片不過是以誇張的藝術手法展現了這一現象而已。看看,我們人多少人一天在電腦前坐十幾個小時,辛勤工作;又有多少人在深夜喝咖啡提神、抽煙刺激神經,加班加點。現代社會慢性疲勞和過勞死的人數正在不斷增加,他們不過是無法抵抗生命中的那點虛無。

生命固然需要工作和努力,不然生活會空洞,沒有意義。但是,生命的本質卻不是工作,更不是通過工作獲取成功或者成名。生命是一種自然的歷程,是活完自己的命,其他的都是輔助。我們可以追求成功,也可以有目標,也可以挑戰自己,但是要記住,這些都是為了使生命更有意義,而不是抹殺生命,獲取聲名。正如《莊子·養生主》中所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理解莊子的這一段話千萬不能截取前兩句,莊子的真正觀點是,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危險啊!知道了還這樣,真是危險極了!

看來,莊子的對生命的了解還是最透徹的。莊子認為,生命是人生的大事,對此人們要有理性的思考。在思考生命的問題時,人類要把思維的方向轉向自身,不要將生命的過程當成是社會目標的附屬物,不要汲汲去追求世俗的東西,要保守生命本身的需求。莊子那段話的後半部分是,「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這就是莊子的生存哲學,所謂「保身」是指社會生活中讓自己不受社會非理性的傷害;「全生」是指以生命本身為生命活動的目標,人生存就應該要維護一個完整的生命;「養親」是指對自己身體健康的關注和照顧;「盡年」是指「全壽而歸」。這才是對生命本質的理解——並不是所有的白天鵝都要能飾演黑天鵝才行,做好自己的白天鵝也很好!

一旦我們理解了生命是自然的,我們便不會再那麼恐懼虛無。因為人生本來就是虛無的。話說莊子妻死,他鼓盆而歌,就是領悟了這個道理。莊子說:「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莊子的妻子死時,一開始他也傷心至極,但後來想想,人本來是沒有生命的,不僅沒有生命,連形體、最原始的氣也沒有,一切都是從混沌中開始,最後才有了生命。人的生死,就跟春夏秋冬的更替一樣。因此,人死了並沒有什麼好悲傷的,虛無也沒什麼好恐懼的。因為我們都是從虛無里來,並且最好都要到虛無里去。

希望妮娜的死是走進了虛無,也是走出了虛無;希望人類都能夠進出虛無而毫無畏懼。

閱讀全文

與電影媽媽是芭蕾舞演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東女孩請你看電影 瀏覽:779
天使和惡魔是好朋友的電影結局 瀏覽:370
波貓看電影 瀏覽:177
我要看電影紅珊瑚 瀏覽:593
老電影高原 瀏覽:20
好看的韓國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568
一路向西2電影完整粵語 瀏覽:77
印度電影紅2021劇情 瀏覽:259
有沒有關於學生的電影 瀏覽:197
屠夫驚魂夜恐怖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711
災難片電影國語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764
傑森女兒被欺負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39
恐怖電影解說大美女 瀏覽:928
徐錦江電影美女當前下載 瀏覽:549
科幻電影主要內容50字 瀏覽:246
微信8迷電影緩存在哪裡 瀏覽:911
做夢夢到身處一部科幻電影 瀏覽:757
2018上映的多角科幻電影 瀏覽:58
哪裡可以免費看電影阿凡達 瀏覽:170
男孩女孩相互惡作劇電影 瀏覽:914